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多角度看五脏六腑的分工与协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多角度看五脏六腑的分工与协作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EGB5OU05539G6P.html

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本文从胃与脾、肺主气、心主血、肾主水、肝主液等多个角度,深入解析五脏六腑在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中的分工与协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

胃与脾

水谷(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能量之源。水谷都入于胃。胃是水谷之海,是六腑的中心。胃主初步腐熟、运化水谷。因为胃与脾相表里,所以脾主物质、能量之初步分配:轻清上送于肺(肺再交一部分给心);重浊下输肝(经过循环后再回流于肾)。

肺主气与肺朝百脉

肺在五脏之中最高的位置。从天地人的角度看,肺五脏中是最近于天的一脏。肺主气,气是所有物质中最轻的,从能量与物质的比重来看,气的能量比重是最高的。从现代科学来看,有气才能将营养物质氧化、燃烧产生热能供身体使用。中医教材:一氧化碳中毒——缺氧会引起脑水肿(因为肺主通调水道)。肺所主的气,至少包括三部分:一是呼吸中吸入的氧气;二是饮食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所产生的气由胃供应脾,再由脾上输到肺;三是“肺朝百脉”,肺太阴经所拥有的能量(是更深层的“气”)。肺所主的气,深层的气(能量)走经络,表层的气由肺循环供应给心血大循环。

心主血与心主脉

心主血——血液功能
心主血,肾为心之主:血由骨髓造,以蛋白质为最重要成分。蛋白质味咸(大豆属水,味咸),为肾之化味、心之用味。
1、为身体各处输送氧气,主要由红细胞负责。
2、输送营养,例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人体器官接收氧气和营养,进行氧化反应,产热能,供身体使用。
心主脉——经络功能(能量层面),手少阴心经,少阴为枢。少阴为众脉之君主。

肾主水与太阳为开

肾主水的功能很多,特别要注意的是:肾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主导由循环回流的旧营养物质(包括水)的再利用;主要是循环中的水的净化与再吸收利用。肾主水与肺主气关系密切。气之凝固则为水,水之汽化则为气。因此,肾少阴经对应的太阳膀胱经,太阳为开,就是指阳气的化生由膀胱经主导。

肝主液

肝主由消化而得到的新营养物质——西医说肝脏有“首过效应”。由饮食得到的新的营养,由肝脏把关,决定是否吸引。经过循环系统的输布,经过人体使用过的营养物质,由肾脏把关,废物利用。肝厥阴经,厥阴为合,其实很不好理解。因此,肝经在能量演化方面的功能是很难理解的,简单来说,肝经要保证人体的能量不至于全部用完,如果全部用完,就相当于“断电”,人体要重新启用就极难了。也就是说,肝要保证胃中来的营养、能量能持续不断的进入肝脏和肝经,否则生命就会出现“中断”现象,包括昏厥(厥阴,为什么有个“厥”字,从这里可理解一二)。

五脏协同:纵横两圈层

心肾主循环:一散血(动脉)一收(静脉);心主用,肾主废物更新;脾助心发散,也助肾回收血液(淋巴系统)——纵向升降圈。
肺主气态营养,肝主血液营养(出);脾主饮食(入)——横向出入圈。
脾则参与纵横两个圈。因为脾居中。脾与心包关系密切,脾土应长夏,用夏字,而不用秋字。

五脏在物质营养演化方面的分工(分4级)

1、脾主初级消化:水谷、饮食的初级消化,然后,气归肺化气,水归肾化精,谷归肝化血。脾是个既独立又不独立的脏,脾在中,脾土应长夏;如果只分四时、四方,则无“中”。
2A、肺主气:饮食所化之气的高级消化(结合吸入之气)
2B、肾主水(精):水、饮的高级消化(西医将肾列入泌尿系统)
2C、肝主液:谷、食的高级消化(西医将肝列入消化系统)
3、心包(解剖学的心脏)主血:肺将气、肾将水、肝将血,汇集到心包,输布全身。
4、心主神:统领五脏、全身:神经信号

五脏在能量演化方面的分工(初步思考)

化学能生产:消化系统,以脾胃、肝为中心,
化学能使用:氧化过程,以肺(氧气)为中心,氧化反应,肺主气一部直接使用,一部入心。
电磁能生产:电解质储电,以肝(电解质新产生)肾(电解质回收利用)为中心,还原反应。
电磁能使用:电解质放电,以心为中心,氧化反应。

五脏分工与协同——从诊脉的左右寸关尺的系统来看

胃土居中,是营养与能量之化源。
左心肝肾,右肺脾命。
胃-肝心-主血之出(布散全身),然后回收于肾;
胃-脾肺-主气之出(布散全身),然后回收于命门(右肾)。
血-谷
气-水
气中有血,血中有气——心肺交互。
(命门、肾)气中有精(肾精),精中有气——肾命交互。
谷入于胃而生血,饮入于胃而生气,两者的消化、分配过程并不同,但又互相交叉。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弘扬传统中医经典,传播炎黄国医文化,如果文中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