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毡”字的读音、造字本义及现代用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毡”字的读音、造字本义及现代用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9/15/503199_1135334159.shtml

“毡”字的读音为zhān,与常见字“占”字同音,《正韵》里对毡字的注音为“之然切,音占”。

“毡”字是由“亶”和“毛”组成的。“亶”在这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壇”的省略,代表着祭祀高台。而“毛”字,不用多说,就是指那些柔软的毛发。

所以,把这俩放一块儿,你就能想象到,这字儿最初是描述铺在祭祀高台上的毛毯,一种庄严的地毯。

在篆书时期,“毡”字的左右结构是分开的,但到了隶书和楷书时期,变成了半包围结构,字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趣的是,楷书中的异体字“毡”用近音的“占”代替了“亶”,这可能是为了让书写更加简便。

“毡”的本义,就是指那种压毛而成的毛席,用来铺在祭祀场所的地毯。古籍里,人们多用“毡”来代替“氊”。这个字的引申义也挺有意思,比如“毡包”、“毡笠”、“毡帽”,这些都是用毡制成的物品,给人一种温暖、朴实的感觉。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对“毡”字的解释是“撚毛也”。这里的“撚”指的是用手搓揉的动作,而“毛”则指的是动物的毛发。因此,“撚毛”就是指将动物的毛发搓揉在一起。

许慎进一步解释说,这种搓揉毛发制成的材料就是“毡”,是一种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制作防寒用品,如毡子、毡帽、毡靴等,也可以作为工业上的垫衬材料。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毡”字的解释进行了注解,他指出“撚毛者,蹂毛成氈也”。这里的“蹂”字意味着踩踏或压紧,所以“蹂毛成氈”就是指通过踩踏或压紧毛发来制作毡。

段玉裁还提到,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旃”字来代替“毡”字,这可能是因为两者在发音上相近。

无论是许慎的《说文解字》还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们都认为“毡”是一种通过搓揉或压紧动物毛发制成的材料。这种材料因其保暖性和耐用性,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制作衣物和生活用品。

《康熙字典》提到“毡”是“俗氊字”,也就是说,“毡”在民间或者日常使用中,常被当作“氊”的另一种写法。这告诉我们,在古时候,这两个字在意义上是非常接近甚至等同的。

接下来,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毡”在《说文解字》中的原文,但引导我们参考了“氊”字的解释:“撚毛也”。这里的“撚”是揉搓、搓捻的意思,所以“撚毛”就是把毛揉搓成一团或一片的过程。

换句话说,“毡”或“氊”就是经过这种加工方式,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制成的块片状材料。

再往前追溯,《周礼·天官·掌皮》中也有记载:“共其毳毛为毡”,这里的“共”是供给的意思,“毳毛”指的是细软的毛,整句话就是说,将细软的毛加工成毡来供人们使用。

《康熙字典》里对“毡”的解释,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毡”是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经过揉搓加工而成的片状物,在古代常被用作防寒用品或者工业上的垫衬材料,与“氊”字在意义上相同,是后者的通俗写法。

“毡”这个字的本义是指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说文》中提到:"毡,撚毛也。"这里的"撚"指的是用手搓揉,把毛搓成毡。《周礼·天官·掌皮》中也有记载:"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这里的"毳毛"指的是细软的毛,用来制作毡子,以备国家的大事。

"毡"字的用法也很丰富,比如"毡单"指的是毡垫,"毡布"则是指毛织成的布,"毡车"是用毛毡做篷的车子,"毡衫"是毡制的衣衫,"毡屋"就是毡帐,"毡席"是毡制的铺垫用具,"毡帽"是毡制的帽子,"毡毯"则是毛毡制成的毯子。这些词组都和"毡"这个字紧密相关,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