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这些策略你肯定用得上!
关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这些策略你肯定用得上!
为什么有的学生作业做得很好,学习成绩却一般?为什么有的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作业交上来却错了很多?其实,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有学问的。
有名师说,抓作业其实就是抓学习。这句话我很赞同。我把作业分为正式作业、课外作业、纠错作业和隐性作业。各项作业的目的虽然都是为了提升质量,但操作时的策略各不相同。
一、正式作业
设计原则:限时,独立性。当面或者当堂完成,独立完成,避免抄袭。
常见策略:
- 注重规范。正式作业,目的是训练学会做题规范,要求老师以课堂板书为范本,训练学生答题模式。老师必须坚持原则。
我上初二时,柴学芳老师任教数学,要求学生每道题之间空一格,用一种颜色墨水(纯蓝)的钢笔书写,中途不能更换墨水颜色,每一页下面要垫一张纸,避免把墨水洇在第二页,更不允许用圆珠笔做题。做作业前,学生要先看一遍课本,再做题,做完后用两种方法检验。画图必须用铅笔、直尺、圆规来画,不能徒手画图。
这其实就是在抓规范,规范的意义在减少出错率。
这些规则,任教多年来我在教数学也在沿用。
- 体现美观。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粗心写错的地方,老师会在错误的地方画一道线,等学生纠正后,再画个对勾。其实,满作业都是红色的叉号,学生会丧失对这个学科的兴趣。
为了美观,我会要求学生统一在作业封面上写名字、学校、班级,同时给学生做好示范。
作业的第一页,我常常让学生空起来。如果是作文,我会教学生编写目录。如果是数学,我会让学生写上数学作业的常规要求,时刻提醒学生。
教师的批阅,对勾、叉号要画分明,有的老师会把对勾变成一道线,甚至整页作业只画一个对勾,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马虎,根本没有认真看。
我建议,放学回家后,不要让学生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这样会把食物残渣一不小心掉在作业上,一大片污渍,很难看,也没办法处理,容易把作业弄得皱皱巴巴的。
作业美观,也是一种“特色”。
点评及时。学生的作业尽量当堂或者当天完成,老师也要当天批阅,当天要求学生纠错。作文最好当周批阅,学生写完了,隔了一周再点评总结,学生早已忘记写的什么,已经失去了兴致。如何快速高效完成作业批改?一个原则:不要把智力劳动变成体力劳动。
重视基础。正式作业,尽量以基础知识考查和基本能力训练为主,难度要略微简单一些,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能完成。如果难度过大,学生都是互相抄袭,那样的话布置作业还有什么意义。
二、课外作业
除了正式作业,有些老师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比如做练习册、作文小练笔、听写、写学习日记、数学的每日三题、每日口算练习,非书面作业包含熟读课文、预习、背诵概念、看视频或者新闻、课外读书、小制作等。
设计原则:精炼,注重长期性。(课外作业,不要经常变规则,比如要求每天做三道数学题,不建议随心所欲改为五道)
常见策略:
获得反馈。课外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课外补充的作业,是变式练习,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让老师获得正向反馈,明白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提升能力。课外作业,也是为了提升能力。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其实就是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语文老师说,学生语文成绩差,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行。我反问:你是如何抓学生课外阅读的?语文老师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单凭课堂怎么行呢?
- 巧妙分层。课外作业,也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讲究分层。比如数学的每日三题,我会布置两道基础题,一道中等难度的题,再出一道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我把学生的学习层次分为A、B、C三类,要求处在A层的学生除了完成三道必做题,还要挑战选做题,B层的学生只要求做三道必做题,C层的学生如果基础题不会,那就理解记忆数学书上当节课的概念、公式,同时学习例题。
比如,写日记要求:至少写100字,把一件事按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但每次日记下面要标明本篇日记多少字,累计字数为多少字。每月会评比字数写得最多的作品。实在不会写的学生,可以抄一段优美段落,但要求会背诵,由组长逐一检查。
- 激发兴趣。课外作业的目的还有一个,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而精。课外作业在特殊时间点、节假日要适当减免。比如这学期篮球比赛我班得了第一名,当周星期天作业可以申请减半或者参赛运动员们的作业免除。
三、纠错作业
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要有纠错作业,有的学校称为“零号作业”“错题本”“错题库”等,其实目的都一样,都是在要求学生重视对错题的纠正。
设计原则:自我反思,注重真实性。
常见策略:
加强反思。纠错作业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哪些是概念不清?哪些属于计算失误?哪些是由于审题粗心?学生在纠正中完成自我纠正。
促进改正。为了促进错题的纠正,我要求学生把当天的错题再给组长讲一遍。同时,我会抽查学生给我讲一讲,给其再出一道类似的题目做一做,目的就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懂真会。
定时复查。两周或者一个月,我会让学生把错题整理一遍,检验是否弄懂,注重积累归纳和分析,也要求学生每周自己翻看一遍错题。
追求实效。每天写几道错题在本上合适?我认为至少一道,最多三道。实在没有错题可以抄一道典型习题。哪怕是一张卷子,我也建议学生一次重点纠错三道。一次纠错太多了,学生会消化不良。学生不是学习的“奴隶”,作业应当适量,如果太多,学生也会产生负面情绪。
四、隐性作业
特级教师王开东老师说,自己从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我们要清楚,不是王老师不布置课外作业,而是布置的是非书面作业。例如:让学生看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让学生读课外书《围城》,让学生去博物馆参观等。这些可以说是非书面作业,也可以说是隐性作业。
我认为,魏书生老师在这一方面上做得更好,让学生在看似游戏中,完成语文学习。比如:每天轮流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一句励志名言,其余学生抄在摘抄本上并背会;学生违反班级纪律,要写犯错说明书;学生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巧妙实施劳动教育;学生每天一分钟踏步,进行养成教育。
设计原则:微目标,渐进性。
常见策略:
明晰作用。我们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自己必须要考虑清楚,仔细谋划。
建立机制。作业的布置、检查、纠错,要建立运行机制。科代表会不会督促作业?老师要教她,告诉她督促作业的技巧、时间点等。管建刚老师的语文作业中,有一项是要求学生快读课文。为什么不是背诵?为什么不是读三遍?其实管建刚老师明白,如果要求学生回家把课文读三遍,有学生会应付读一下完事儿。而要求把课文背会,难度又太大,不如要求快速读,每分钟读300字,并且要求“不能掉字、不能添字、不能读错”,只有反复读在真正熟练基础上才能完成。
提倡坚持。任何事情都成于坚持。隐性作业的作用明晰了,就要定时总结激励,不然学生和家长都会懈怠。
学科侧重。隐性作业,真的与学科有关。自己的学科学生最欠缺什么?以前任教英语时,我重视每天20分钟的晨读;任教数学时我注意口算训练,要求学生每日做20道口算题;教地理时,我要求学生每周画一幅地图。
在此,我也建议各学科老师把握好学科特色,自行设计特色作业。
作业是件大事。过量的作业会加重学生负担。所以,布置什么作业,布置多少,既要科学,又要灵活。不能总是要求“语文课后生字组词写三遍”,英语作业“当天学习的单词三英一汉”……
布置作业是一门学问,既要讲究科学,更要注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