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身处人群,却依然感到孤独?如何处理孤独感?
为何你身处人群,却依然感到孤独?如何处理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不管你是独自一人,还是拥有一大群朋友,如果你感到孤独,那就是「孤独」。
「孤独感」在人类文学和心理学中,一直是长期探索的主题,而它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也许你认为,「孤独感」不就是朋友少,没有对象,不是吗?确实表面理解是这样,不过「孤独感」却有其更深且值得注意的含义。今天就来谈谈「孤独感」是怎么回事。
孤独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首先,「独处」并不代表「孤独」。有许多人误以为「独处」才会使我们感到「孤独」。事实上,有些人是主动选择「独处」,在他独自一人的时候,他能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获得满满的幸福感。而相反的,有些人虽然拥有丰富的社交体验,却依然感到空虚、「孤独感」。
人们常常会误解,「孤独感」只会在年长的老人、不擅长沟通或害羞的人身上发生,那些很会说话社交的人就不会有「孤独感」,但事实并非如此。「孤独感」在我们的整个社会普遍存在,无论你是有钱人、有权势的人,名人、穷人、帅的、丑的、美的,都无法阻止「孤独感」的来袭,因为它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根据研究显示,成年人的「社交能力」几乎不会影响「社会关系」。也就是说,社交能力弱的人也可以有很多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相反,就算有很强社交能力的人,关系好的朋友也可能只有一个。当然,不管你总是独自一人,还是总是和一大群人在一起,都有可能感到「孤独」。
而且「孤独」,并不是只对孤单老人的描述。也许你不知道,你第一次感受到的「孤独感」,可能就是在婴儿时期被放置在一旁独自待着的时候。
孤独感到底是什么
孤独英文叫Loneliness,它是指人会表现出的一种复杂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觉得自己处于一种格格不入的「孤独感」中。「孤独感」就像一种人体现象一样,就比如「饥饿感」。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的时候,肚子就会告诉我们「需要吃东西了」、「肚子饿了」。
而「孤独感」也是这样,它会提醒我们「是时候社交了」、「我开始感到孤单失落难受了」。这时为了避免痛苦难受,我们就会想到寻找社交。自古以来,人类都是群居的,因为要获得足够的食物,建立安全的居住所,抚养后代,这些事情几乎都无法独自完成。换句话说,为了生存,就需要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关系。长时间不吃不喝,就会没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长时间独自一人,也同样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可能导致走向死亡。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大脑会发出一种信号叫「社交疼痛」Social Pain。孤单时的失落、难受、痛苦,提醒和让我们停止做出孤立的行为。
由于人与人的相互联系,才能让我们越来越了解彼此的感情和想法,进而才会有更好的社会关系。所以「孤独感」就和「饥饿感」一样,是帮助我们能够继续生存的一种人体现象。
孤独久了会怎样
根据相关研究,慢性「孤独感」会使我们的压力荷尔蒙升高,会让我们衰老得更快,使免疫系统下降,癌症情况也可能恶化,同时患上「阿兹海默症」的风险也会提高。「阿兹海默症」也就是老人痴呆症。
甚至有学者认为,长期的「孤独感」导致的致命危害有如每天抽一包烟一样,早逝的可能性增加了约26%。不过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当人处于长期孤独时,生理和心理都同时存在威胁。长期的「社交疼痛」很可能导致「自我封闭」的防御行为,对于外界的人事物处处提防。
这时的大脑也更容易对他人的表现「错误解读」。尽管此时较敏感,能很快留意到他人的言谈举止,但由于孤独导致的「封闭」状态却让他们无法正确地解读他们。可能把他人的普通表情理解成恶意表情,感觉别人的接触都是有目的的,「敌人」无处不在。
所以在别人眼中,他们也容易被认为是不友好、难以沟通的人。所以越是「孤独」,就越「孤独」,不断恶性循环。「孤独感」久了,也会慢慢衍生出「焦虑症」和「抑郁症」。
孤独感的成因
孤独的成因牵扯许多方面,可能包括社会、心理、情感和身体因素。比如在童年和青春期缺乏朋友,或是身边缺少有意义的人。
结婚生子后,可能表现出的产后抑郁也是一种孤独感。或是比较实际的搬家,从一个社会环境迁移到另一个新环境,导致的思乡病。
还有就是分手、离婚,当失去重要的人之后所引起的悲伤反应、一蹶不振的失落,即便被一群人包围依然感到「孤独」。
也有些人是自己从内心发展出的「孤独感」。也许觉得自己不被爱、不该被爱,或是感到没有自信等等。尽管身处人群中依然感觉格格不入,在有意或无意中将自己从社交中抽离而形成的孤独感。
面对孤独感怎么做
虽「孤独感」形成的原因有各式各样的,不过几乎所有的「孤独感」都不是一天一夜造成,而是慢慢堆叠成形的。所以首先第一步,就是认识「孤独」,并接受「孤独感」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就像你感到「肚子饿了」,大脑发出信号提醒你该吃饭一样,不需要感到羞愧。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在某个时间点,多少都曾经感受到「孤独」。只是有些人来得快去得快,有些人则伴随比较长的时间。虽然你感到「孤独」,但实际你并不「孤独」。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勇敢地面对它,积极地增加自己与他人的联系。可以是写信给很久没见的朋友,打电话给远方的亲戚朋友,或是邀请身边工作伙伴一起喝个咖啡。通过参与不同派对认识新朋友,其实都是可以改善心中的「孤独感」。
当然,如果你的「孤独感」是来自内心的,与社交联系无关,那就要从自我审视开始。检查自己是否容易专注于负面事物。比如朋友们在闲聊一些事情,你就认为这些话就是冲着你来的,但不妨真正了解一下,会不会只是你的「过度解读」。
别人都不找你的时候,是否是你在很早前就常常逃避和拒绝他人的邀约。就算在社交场合中,你是否常常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和别人隔绝开来。那如果是这样,又要怎么做呢?
不妨打从心底放开心胸,也许事情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糟。
当然,如果你的心理已经准备好尝试摆脱它们,但「孤独感」还是紧紧地跟着你,在需要的时候,寻求专业的帮助也是不错的选择。刚才也说了,「孤独感」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你一点也不孤独,不必因感到「孤独」而羞愧。
总结
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不论你是有「孤独感」还是没有「孤独感」,其实都是正常的。它不是什么病症,也不必特别担心。一般而言,短暂或偶然的孤独,并不会造成心理和行为的紊乱。饿了,我们自然会找食物吃;孤单了,我们也会自然地寻找社会的联系。而且某些时候能够独处也是一种幸福感。只要不是长期严重的「孤独感」,保持正面和自然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都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