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葛仙山: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中华灵宝第一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葛仙山: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中华灵宝第一山”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1%9B%E4%BB%99%E5%B1%B1/3231859

葛仙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是武夷山的支脉,以道教文化闻名,被誉为“中华灵宝第一山”。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独特,拥有奇峰、异石、古树等丰富地貌,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道教灵宝派的重要发源地。

葛仙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葛仙山镇,地处武夷山北麓,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支脉,另有名峰紫云峰、香炉峰,葛仙山东连上饶、西邻弋阳,与320国道和浙赣铁路相接,面积为30.06平方千米。

葛仙山属燕山期花岗岩型地貌,集中奇峰、异石、古树、云海、清泉等地貌,主峰葛仙峰海拔1096.3米。葛仙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7℃,无霜期约250天,年降水量1700毫米。











葛仙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7℃,无霜期约250天,年降水量17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在葛仙山下有一泉水沿花岗岩裂隙,涌出流量达60吨/天,含有钾、钠、钙、镁、锶等多种有益元素,偏硅酸含量为25~32毫克/升,基本达到天然饮用矿泉水标准。

葛仙山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珍稀优良树种达10余种,主要为香樟、柳杉、乌桕、木荷等;并有少量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如猫头鹰、猕猴、穿山甲,省级保护动物黑熊等。

葛仙山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铅山葛仙山景区,山中古寺有大葛仙殿、娘娘殿、慈济寺等,有上马石、炼丹台、飞升台、龙眼井、千年古松等景观。

葛仙山原称云岗山,《神仙传》中载:“汉建安四年,太极真人及太上玄一三真人以《灵宝经》授太极左仙翁葛玄。”其后,葛玄辗转至江西杨村云岗山结庐修持。乡人感其灵验,遂改云岗山为葛仙山。葛仙山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古石印《葛仙山志》(残本)。葛仙山镇以山名而名。

葛玄曾辗转至江西杨村葛仙山结庐修持。葛玄羽化后,其侄孙葛洪成为灵宝宗的重要传人,葛洪所著《抱朴子》亦是中国道教一大奇书。葛洪从孙葛巢甫又进一步将古《灵宝经》发扬光大,著新《灵宝经》,并正式开山立宗,创灵宝派,葛仙山自此成为灵宝派圣地。唐代懿宗皇帝,北宋英宗、徽宗,南宋理宗皇帝皆赐封葛玄、敕建仙山。明代,时为天下八大丛林之一的峰顶慈济禅寺来此葛仙山立分寺。

接官亭也称葛仙山牌楼,为1995年在接官亭原址上新建,牌楼正中央“葛仙山”三个大字为陈立夫所题,背面为“接官亭”三字。该建筑融现建筑风格和古代造型艺术于一体,古朴典雅,巍巍壮观。

葛仙祠俗称大葛仙殿俗称,依山筑殿,坐东北朝西南,有大葛仙殿(主殿)、老君殿、观音殿、三官殿、灵官殿、地母殿、玉皇阁等建筑。主殿大葛仙殿的殿门与大香炉、香炉峰构成三点一线,建筑构思考究。清同治版《铅山县志》记载,葛仙祠建于唐咸通年间(860年~873年),始称宗华观。宋治平二年(1065年)被赐名玉虚观。宋元佑七年(1092年),改名为大葛仙殿。后经又多次修葺。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毁于火,后修复。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毁于火,次年再度重建。

慈济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593年),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济公殿、地藏王殿等建筑,由百级石阶(百步岭)将寺院与道观相衔接。“慈济寺”三个大字悬挂在寺院门厅中央,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所题。寺前有龙眼井和龙舌池,四周古树参天。

葛仙山建有亭阁3座,包括步云亭、观道亭、飞升亭(台)。按八卦造型依山而建,构思巧妙,坐落有致,反映了丰富的道教内涵。站在亭中,可分别观察云海、道仙石、日出、晚霞、葛仙山风光。

葛仙山道教音乐入选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葛仙山道教音乐又称法事音乐、道场音乐,开始于宋代,是葛仙山玉虚观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葛仙山道教音乐的诵唱和乐器演奏均由道士担任。声乐的形态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有吟诵、念唱、咏唱等。使用的乐器包括锣、鼓、磬、木鱼、铃、铛等打击乐,笛、箫、唢呐等吹管乐,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等弹拨乐。葛仙山道教音乐经韵曲调,兼具江南丝竹、赣东北赣剧委婉、俊美、清澈、秀丽的韵味。

每年农历6~10月为葛仙山传统庙会,长达4个月。在此期间,来自铅山、上饶、广丰、弋阳、贵溪、鹰潭、崇安、建阳、邵武、光泽、衢州、江山等地的香客到此祀游。

唐代白居易、李商隐、韦应物;宋代王安石、熊元复、金熙;明代姚昶、龚敞、柯仲炯等都登山游览祭祀,皆作诗文题咏,且多有佳句。李商隐盛赞葛仙山“日卧云霞窝,嵩华并五岳”;姚昶赞之:“儿孙罗列独巍然,磅礴应居太古前。”明代御史桂荣:“葛仙之山斗柄极,撑去东南天半壁”。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夏言曾有诗作《沁园春登葛仙山飞升台》,江州司马白居易在登临葛仙山后,留下了《葛仙山杂咏》。

有人问葛玄从那里学来的道术?葛玄自信地说:“一是学道要有明师指点,我拜师左元放真人。二是我修道期间,朝夕诵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才有今天的道果啊。”接着他又说:“我得真道,曾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我昔日所得到真经,曾是东华帝君传授的,据说东华帝君曾是金阙帝君传授的,金阙帝君曾是西王母传授的。此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葛玄又慎重地说:“我今于世,才用文字把《清静经》记述下来,上士得到此经,顿悟修真,通天达地,必得道果,升为天官;中士修行,得到此经,明理尽性,朝夕诵持,南宫列仙;下士修行,得到此经,广积阴功,济世救贫,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葛仙山为道教名山,有“中华灵宝第一山”的称号,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赣东北宗教名山。

上饶市铅山生态环境局先后对周边的石灰塘(废弃的石灰窑矿)和葛仙源进行整村搬迁,配合乡镇参与景区、镇区、林区、矿区“四区同治”。其所在的葛仙山镇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采挖山沙、河沙,淘汰落后产能,进行生态修复,对9家煤矿企业进行关停,其中5家关停企业完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