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双源CT全腹部灌注在肿瘤诊断的应用一例
第三代双源CT全腹部灌注在肿瘤诊断的应用一例
第三代双源CT全腹部灌注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通过一例胰腺癌病例,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影像学表现、扫描方案及诊断要点,为肿瘤影像学诊断提供了新的参考视角。
临床病史
患者,男性,66岁,主诉上腹部疼痛不适4个月,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疼痛不剧,尚可忍受,无肩背部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厌油纳差,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腹泻黑便,无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胰腺炎",给予输液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常感上腹部饱胀不适。1周前,患者感上腹部疼痛不适加重,伴皮肤巩膜及小便黄染,偶有恶心呕吐。
影像学表现
灌注图像重建及分析:灌注扫描原始图像传至Syngo.Via工作站。在体部灌注模式下,分析病灶区域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渗透性(flow extraction product,FED)。在CT动态血管成像模式中,经运动校正、降噪处理后,绘制主动脉及门静脉时间-密度曲线(time-artery density curve,TAC),利用时间平均法选择3组腹主动脉强化最佳的数据融合成动脉期图像,3组门静脉强化最佳的数据融合成门静脉期图像。在CT血管模式下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将图像重建成厚层横断面图像,重建层厚为1.50 mm,层间隔1.50 mm。
CTA、门静脉及胰腺癌三维重建:通过上述重建法获取最佳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保存图像后转至血管工作模式,分别重建动脉CTA及门静脉门静脉图像。
胰腺癌、CTA及门静脉及肿瘤融合三维重建:通过横断位图像重建(方法同上),获取最佳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达峰时间,于体部运动校正模式下删除其余时相图像,于Time-MIP模式下动脉期及门静脉融合图像,转至血管模式,重建CTA及门静脉三维融合图像,借助动脉期及门静脉横轴位图像,通过软组织区域增长,获得CTA+胰腺癌, CTV+胰腺癌及CTA+CTV+胰腺癌三维融合图像。
胰腺头颈部见一稍低密度肿块,大者约4.0 cm×2.4 cm×2.6 cm,边缘不清,与胰腺实质分界不清,远段胰管明显扩张,增强后病变轻度强化,病变与脾动脉、胰背动脉分界不清,胰背动脉局部显示毛糙,门静脉汇管区(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门静脉)明显狭窄受累,脾动脉、肝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与肿瘤毗邻(<180°)。肝脏未见转移,未见淋巴结肿大。
基于容积扫描重建常规各期增强图像,见图1至图6。
图1 血管重建图像
图2 CTV
图3 CTV+胰腺癌
图4 CTV+胰腺癌
图5 CTA+CTV+胰腺癌
图6 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渗透性(flow extraction product,FED)多个灌注参数的测评。本例病例示胰腺头颈部病灶灌注减低
扫描方案
扫描部位 | 腹部 | 转速 | 0.25 s |
---|---|---|---|
扫描模式 | 动态摇篮床 | 循环时间 | 1.5 s |
扫描长度 | 224 mm | 准直 | 192x0.6 mm |
扫描方向 | 头-足 | 层厚 | 1.0 mm |
扫描时间 | 87.7 s | 重建增量 | 0.7 mm |
管电压 | 70 kV | 卷积核 | Br40,ADMIRE 3 |
有效mAs | 100 mAs | 对比剂浓度 | 400 mgI/ml |
剂量调制 | CARE Dose4D | 对比剂总量 | 80 ml+30 ml盐水 |
扫描延迟 | 打药同时曝光 | 对比剂速率 | 5 ml/s |
讨论
影像诊断不仅要诊断胰头癌,还要满足临床需要,仔细描述肿瘤与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腹腔干等大血管的关系及十二指肠、胃的周围脏器的关系,是否肝脏等转移癌。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提出,影像学技术诊断胰腺癌的基本原则为:①完整(显示整个胰腺);②精细(层厚1~3 mm的薄层扫描);③动态(动态增强、定期随访);④立体(多轴面重建,全面了解毗邻关系)。
增强三维动态CT薄层扫描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况,并依此判断肿瘤与血管,必要时采用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指导术前肿瘤的可切除性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参考文献
[1] .Image quality of mean temporal arterial and mean temporal portal venous phase images calculated from low dose dynamic volume perfusion CT dataset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pancreatic cancer[J].Eur J Radiol,2016,85(11):2104-2110.DOI:10.1016/j.ejrad.2016.09.024.
[2] .Time-resolved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liver: retrospective, multi-phase image reconstruction derived from volumetric perfusion imaging[J].Eur Radiol,2014,24(1):151-161.DOI:10.1007/s00330-013-2992-x.
[3] .The role of volume perfusion CT in the diagnosis of pathologies of the pancreas[J].Rofo,2014,186(12):1082-1093.DOI:10.1055/s-0034-1384876.
[4] .上腹部低辐射高浓度碘对比剂CT动态容积灌注成像取代常规应用的可行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54(5):423-429.DOI:10.3760/cma.j.cn112149-20190905-00752.
[5] .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对上腹部多脏器微循环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6):387-392.DOI:10.3760/cma.j.cn311367-20191108-00490.
本文原文来自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