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期间饮酒,结果会怎样?
乙肝治疗期间饮酒,结果会怎样?
“酒伤肝”这一观点目前已被医学界所公认。不过仍有一些人认为只有喝了白酒或喝得酩酊大醉时才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图片来自网络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消化道内,主要在胃中被吸收进入血液。乙醇能增加对肝脏有毒害作用的氧自由基的合成,使肝纤维化的进程加快。
无论是病毒携带者,还是肝炎发作期、恢复期,都应该忌酒及忌含酒精的所有饮料。
首先我们来看看酒对肝脏有什么影响
1、酒精能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
酒精的学名叫乙醇,摄入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入血,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进行代谢,仅2%~10%由肾、肺排泄。这就是酒精的嗜肝性。在肝脏,酒精先变成乙醛,再变成乙酸。其中乙醛是引起肝损害的主要祸首,它的毒性是乙醇的15倍。因此,肝脏必须马上把它变成对人体无毒性的乙酸,最后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可是,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下降,常常无法把酒精代谢成乙酸打出体外,有毒的乙醛在肝脏里变成了“毒药”,又会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损害。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就有可能使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病加重。
2、酒精会抑制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疗效
乙肝患者临床上常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可抑制体内的病毒活动,控制其病情。酒精对乙肝患者的危害还表现在明显地抑制抗病毒药物发挥作用,极大削弱抗病毒疗效,甚至还能激活已被抑制的病毒,让肝炎病毒重新复制,引起肝损伤。因此不得不延长疗程。这样不仅不利于乙肝患者的康复,同时还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3、酒精会影响免疫功能
酒精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因而造成细胞内的低氧,导致肝细胞损害。酒精代谢取代了大部分肝脏的正常工作,造成肝脏正常代谢紊乱,糖、脂肪、维生素、激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调,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全身代谢综合征。饮酒还降低了人的免疫功能,使病毒得以机会大量复制。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肝脏遭受了酒精和乙肝病毒的双重打击,使得肝病迅速进展。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