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累计客流破百亿人次,如何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城市?
重庆轨道交通累计客流破百亿人次,如何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城市?
4月14日,重庆轨道交通累计客流突破100亿人次。从2005年重庆首条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到2023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跨越500公里大关,再到今年客流累计突破100亿人次。19年间,从0到500+公里轨道线网,从0到100亿人次客流。每一个纪录的突破,都是城市发展充满动能与活力的一帧帧切片……
市民乘坐轨道交通直快列车,换乘更方便。重庆轨道集团供图
重庆已开通运营13条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24年4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38公里,开通319座轨道站,2023年全线网8次实现单日客运量突破,最大日客运量创下508.1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纪录。屡破纪录的客流量,也反映了市民和游客对轨道交通出行方式的认可,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分担率达到51.7%。
便捷出行:从80分钟到一站直达
家住大石坝华润中央公园的王女士,每天需要从渝北区中央公园附近上班。在轨道交通5号线北延伸段开通前,她需要从小区步行到大石坝乘5号线,到冉家坝站换乘6号线,再到礼嘉站换乘国博线,最后在悦来站换乘10号线,到达中央公园西站下车,全程需要80多分钟。而5号线北延伸段开通后,她从大石坝站上车,乘坐5号线可一车直达中央公园西站,免去中途多次换乘的繁琐,比此前节省近一半时间。去年底,5号线全线贯通后,她在忠恕沱站就能乘车,出了小区就进车站,日常出行更方便。
随着5号线北延伸段开通,渝北区中央公园轨道交通线路达到3条:5号线、9号线和10号线在此聚集,市民前往渝北区中央公园或者中央公园周边更加方便。
智能化与人性化服务
重庆轨道交通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更注重服务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例如,“渝畅行”APP已与上海、北京、成都等多地地铁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在轨道交通4号线铁山坪站,还有机器人为乘客提供服务问询、路径引导等服务。
重庆轨道交通在127个车站设置纳凉区,动步公园、礼嘉等25座轨道交通站点、33个夜间过街通道投用,方便市民夜间出行。轨道出入口100米范围内基本实现公交换乘设施全覆盖。轨道交通与机场、火车北站等多个枢纽,实现每个站场至少有两条轨道线路进入,枢纽内无缝衔接。上线“爱心预约”服务,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孕妇及携带婴儿的乘客等人群,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
温情与包容
2022年6月,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开通,石船镇周边不少菜农搭乘这条地铁赶早进城卖菜。这条地铁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为了方便菜农,“背篓专线”在石船站,还会视情况提前开启闸门;试点方言报站……
“这趟来重庆玩,感觉交通很便利。”清明假期,广东来渝旅游的陈先生打卡了解放碑、磁器口、李子坝等地,全程轨道交通出行,“既方便又省心。尤其是晚上11点在洪崖洞看完夜景后,轨道交通1号线仍在延时运营,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轨道交通都会常态化、差异化延时运营服务。2023年除夕,轨道交通延时至次日凌晨4点15分才收班,这也是重庆轨道交通有史以来,最晚的一次延时运营。
轨道交通延时收班,方便乘客回家。资料图
轨道交通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昔日的不毛之地,随着轨道线路的抵达,变得繁华起来。6号线曹家湾站的华丽“蝶变”,便是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2015年,位于北碚区的曹家湾站,就因为开通后周边荒无人烟的“凄凉感”,被不少网友调侃为“最荒凉轨道站”。如今的曹家湾站,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照片中杂草丛生的场景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和宽阔整洁的街道。
再看轨道交通3号线、15号线、江跳线等,有效串联起龙盛、汽博、江津双福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片区;轨道交通1号线、 3号线、6号线和国博线,则串联西永、空港、礼嘉智慧城等片区,支撑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
“轨道交通是城市区域协同与合作的新纽带,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随着轨道交通的开通进一步集聚。”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表示,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的规划从来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与城市未来发展布局、人口聚集方向息息相关。中心城区线网加密,提升市民出行效率,线路向周边区域延伸,则带动城市纵深发展。
轨道交通与城市景观融合
桥上跑、楼里穿,在重庆,轨道交通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值得打卡的景点。“单轨穿楼”“云海列车”等成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一次次在网络上出圈,火到国外,连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通过推特多次点赞“开往春天的列车”“公轨两用的白居寺长江大桥桥塔‘像星际穿越’”“‘丝滑’变轨的3号线”。
春季,在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轨道交通沿线两侧成片的美人梅竞相绽放,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拍照“开往春天的列车”。这处因轨道交通而兴的城市景观,如今已经享誉全球。
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将出行与观景有机结合,融入山水相依的立体城市,重庆轨道交通也在持续发力:列车上,车厢穿上“重庆宝贝”“重庆言子”等主题“彩衣”;车站里,壁画、浮雕、涂鸦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周边景点融合。“我们希望通过轨道交通,让更多人了解重庆,展示重庆之美。”重庆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展望
目前,重庆正以轨道交通撬动“枢纽片区”发展,四公里站、红旗河沟站、南坪站等TOD项目正在建设,计划建设王家庄站、微电园站、海峡路变电站等项目,以轨道为引领、产业为支撑、公共服务相配套的城市发展形态,正加快构建。
根据《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庆将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实现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各城市间1小时通达。相信,随着更多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越织越密的轨道交通网将犹如“动脉”贯穿城市各处,为山城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