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的春天,真美!
名家笔下的春天,真美!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也是历代画家们乐于描绘的季节。在画家们的笔下,万紫千红的花朵,绿意盎然的树木,欢快吟唱的虫鸟,无不令人心旷神怡。让我们一起欣赏几位名家笔下的春天,感受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江寒汀作品(局部)
吴冠中《春》
王震《桃花飞燕》
傅抱石《游春》
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春天,是历代画家们乐于描绘的季节。在画家们的笔下,万紫千红的花朵,绿意盎然的树木,欢快吟唱的虫鸟,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王震此幅《桃花飞燕》,综合了任伯年和吴昌硕的特点,自成一家。画中,桃花盛开,群燕飞来。水边的桃花与碧叶形成鲜明对照,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姿态;画面下部的群燕用简笔画出,其布局错落有致;几条横线勾勒出的水波纹,极富有音乐的节律感,让人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仿佛听到了春天那欢快的声音。
傅抱石《游春》立轴,画家以“杨柳”为主要元素,演绎出一幅动人的游春图景。杨柳,婀娜柔媚,摇曳多姿,有女性美的意象,所以历代画家们都喜欢描绘柳荫仕女。傅抱石大写意绘出杨柳,枝干遒劲疏放,以大片温润绿色渲染出杨柳,苍翠欲滴,蕴藏无限生机,并在若恍若惚、似烟似雾之间充溢着明媚的春意。浓荫下妙龄仕女裙带舒展,手持纨扇,缓缓而行,面容清秀冷艳,凤眼微斜作回眸状,清波流转,欲语还休,傲然玉立。衣裙随风摇曳,与垂柳互生呼应,更见轻盈飘逸,也使画面平添节律;人物描绘工细精致,与杨柳、土坡的粗率之法,形成精致与粗放的对比,更显楚楚动人。一位超凡脱俗、美丽动人,却又若即若离、朦胧似水的女子,成为傅抱石笔下游春仕女的典范。作品表现柳烟迷茫可爱之意,将线、皴与点统一成面与体,传递出蓊郁温馨的春天气息。
谷雨花开酒价高,一年胜赏肯辞劳。满城借看携灯去,从此青骢不上槽。唐寅《游春图》题识风流潇洒,尽显名士不羁本色。此画笔墨隐于山石的皴法之中,不仅表现了山水的险峻,而且表现出节奏感。远景山势磅礴雄伟,云雾缭绕。中景古木沧桑,寥寥数笔概括人物形体结构,随兴点画五官,再以圆润流畅墨线勾勒宽袍衣褶,运笔中柔中有刚。
海棠弄春垂紫丝,一枝立鸟压花低。去年二月如曾见,却在谁家湖石西。作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华喦的花鸟画善于捕捉自然生物中天趣和人们真切细腻的体验,将花鸟的动人姿态和感受中丰富而健康的情趣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多姿的形象。他的画,无论艳丽或淡宕,皆以其特有的鲜灵沁人心脾。《海棠弄春图》绘海棠一枝,横生斜出,花茂叶翠,春意正繁。一绶带高立枝头,回首与飞雀和鸣,姿态极为生动。其下崖石耸起,棘竹杂生。花鸟弄春,静极而动。
张大千1941年绘《春山远眺》,作品绘高士隔水观山,颇有意蕴。景象开阔辽远,描绘工致,内美外在皆具。画面层次多样,分前中远景三个层次,前景有劲松出云,枝叶如盖,树荫森森,亦有楼阁居于其间,坐忘心斋。中景山峦起伏,有城阙引出画面,张力十足,二高士一坐一立,颇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势,将观者视线引向远景,距离拉开,孤帆远影碧空尽,群山绵亘,烟云浩渺。
吴冠中1985年作布面油画《春》,前景的河面与中景曲折相接,岸上错落有致的岩石块面分明,高瘦挺拔的林木以垂直的线条突破了众多色面形成的稳定力量,在枝干具方向性的伸展间营造出画面的蓬勃生气。作品色彩的运用也极具生命力,背景远山的紫罗兰色与粉色堆叠出浑厚高耸的山势,细腻的色彩变化暗示了光源照射下岩壁块面的转折,画面前端,林木倒映于清澈水面,冷色调的晕染呈现出春日乍暖还寒时节的复杂。树冠一片青绿葱茏,树干深色点之运用,看似随意率性,却是严谨缜密的考虑,色虽重,却跃动轻灵。全篇冷暖色调的穿插,赋予油彩轻清灵动的形态,带有一种春意生机盎然的气氛、美好的生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