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印度“高种姓人”的历史起源,既然有特权,平民为啥不敢冒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印度“高种姓人”的历史起源,既然有特权,平民为啥不敢冒充?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0944448_121166674

印度种姓制度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持久的社会等级制度之一。它不仅影响了印度人的职业选择,还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婚姻、社交和日常生活。本文将探讨这种制度的历史起源,以及为什么低种姓的人很难冒充高种姓。

“粗暴的语言,过分的刑罚,就像钢锉一样把权力的铁棒慢慢磨灭”
印度存在种姓制度,这种制度使得高低种姓之间的人不能通婚,且高种姓的人具有不少令人艳羡的特权。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存在这样一个疑问,既然高种姓的人拥有特权,那么平民为什么不会去冒充高种姓呢?

种姓制度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就是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
而种姓则是以统治阶层为中心,用一定规则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
另外值得一提是,种姓制度是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以后,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臣民,于是创立了这样的社会制度。
最开始的种姓制度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出阶级以及人的高低贵贱,但随着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来到印度,在他们的统治下,种姓制度慢慢演变成了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后来一直到1947年,印度脱离了殖民体系,正式宣布独立,从这个时候起印度独立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被废除。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种姓制度依旧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个等级
在种姓制度的作用下,印度人被分为了四个等级。其中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婆罗门,它是祭司贵族,在古印度时期是一切知识核心人群。
婆罗门享有极高的特权,由于绝大多数容貌端正,生得好看干净,因此主要负责国家的祭祀与占卜工作。

比婆罗门地位稍低一些的是刹帝利,他们掌握着除了神权以外的其他一切权利,也正是因为如此,刹帝利也被称为“王种”,刹帝利主要负责军事与政治。
他们的职责就是世世代代保卫婆罗门。第三个等级叫吠舍。吠舍是普通的劳动者以及平民,他们没有政治特权,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

吠舍中有些富商的存在,不过这样的人实在是有些少,绝大多数吠舍还是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最后一个等级就是首陀罗了,他们是指那些没有土地没有自由的民众。
这些人从事农、牧、渔、猎等当时被认为很低贱的职业,是印度社会地位最低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很多限制。

无法冒充
虽说像婆罗门、刹帝利这样的高种姓能够享受很多特权,但低种姓的人很难去冒充他们,这是因为高低种姓的肤色存在较大差异。
高种姓的肤色都比较白,而低种姓的肤色都要黑一些。即便有人冒充,也会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另外则是高低种姓之间的贫富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高种姓的人可以为了体验生活,装作很穷的样子,但低种姓的人想要冒充富人实在是太困难了。
这就好像小说中塑造的那些暴发户形象一样,他们与真正的豪门世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很容易就会被辨认出来。

从上文中的等级部分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高种姓从事的职业以及他们所享受的社会地位令他们拥有低种姓人所不具备的气质等,这些都是低种姓很难模仿出来的。
再加上低种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处于统治压迫中,他们已经习惯了当前的状态,因此也不会兴起冒充高种姓的想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