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铸就书香文化新地标?
如何铸就书香文化新地标?
福州路是上海知名的“文化地标”,曾经聚集了300余家书店。然而,随着电商的冲击和城市发展的变迁,这条承载着厚重文化记忆的街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上海市两会上,民进上海市委会提交了关于打造福州路书香文化新地标的提案,为这条百年文化街的复兴指明了方向。
福州路见证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崛起与繁荣。1998年,上海书城开业,一举成为远东最大的书刊发行中心。历史上,除书店外,福州路还集聚了笔墨纸庄、书场、茶馆、戏院等业态,例如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称的天蟾舞台。
近年来,随着电商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外迁,多个地块因旧区改造而封闭,福州路现存书店已仅余五六家,且仍有继续减少的趋势。同时,文化相关业态逐渐让位于餐饮等。
不仅仅是福州路,数字化浪潮之下,上海实体书店正面临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经营亏损严重、与电商竞争激烈、部分知名书店闭店等问题。2024年上半年,中国实体图书零售降幅为4.05%,上海降幅为11.63%。上海新华书店近五年来从153家减到50家,上海读者书店、衡山·和集书店相继关闭,言几又书店全面退出上海市场。
对此,民进上海市委会在提案中建议,为实体书店提供更为直接的政策支持,可常态化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实体书店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品牌实体书店成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节点,由政府采购服务,帮助书店成为市民获取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建立“书店+公共文化项目”的长效合作机制,鼓励书店参与阅读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等服务;发放实体书店专属消费券,鼓励市民走进实体书店。
以福州路为例,民进上海市委会在提案中建议,进一步科学规划福州路城市功能,充分发挥福州路文化底蕴,以“书香福州路”为定位,推动福州路业态提升。
具体而言,可活用历史资源,重振实体书店业态。调动各方共同参与,推动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世纪出版集团等回归旧址,重建书店及出版业态,并以“书店+展览”模式展出历史故事、照片史料等,丰富文化内涵。同时,广泛吸引各种新兴书店业态入驻,提供租金优惠、启动资金扶持等,赓续书香文脉。
突出文化体验,优化街区商业业态。主动适应数字化引发的阅读习惯变化,引入网络媒体开设门店,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阅读消费新业态;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广泛吸引文化用品、上海老字号入驻,开设茶馆、戏楼、书吧等休闲场所,引入滑稽戏、沪剧、茶艺等体验项目,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
丰富阅读活动,打造文化传播热点。通过营建书店空间、文化沙龙和新型阅读空间,打造新书首发和各类读书活动集聚区,并与“上海书展”联动,形成季季有活动、月月有书香的阅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