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师武志红走出抑郁,真的是靠“躺平”?为什么说患者不宜盲目效仿?
精神分析师武志红走出抑郁,真的是靠“躺平”?为什么说患者不宜盲目效仿?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分享自己通过"躺平"方式走出抑郁症的经历,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讨论。然而,从专业角度分析,武志红的康复经历具有很强的个人特点,并不适合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本文将深入探讨武志红的康复之路,以及为什么患者不宜盲目效仿。
武志红的抑郁症经历
拥有千万粉丝的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曾在节目采访中分享了自己走出抑郁症的经历。武志红在读研究生时经历了失恋,随后出现了严重的抑郁发作。他有典型的抑郁症"三低"症状,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行为减少,还有多次自杀念头。他的病情严重影响了学习状态,导致他研二研三学分修不够,只能延迟一年毕业。
武志红说,那时他没有和抑郁抗争,而是与抑郁共处,就好像在一口很深的水井里,大部分人都在不断地往上爬,但他却选择了"躺平",不做任何对抗。就这样过了整整2年,有一天,武志红突然觉得豁然开朗了。他说,就像本来心里好像有很多河流,但堵住了,或者互相拧巴着。但突然,这些河流畅通无阻了!
武志红不但走出来了,状态还很好,他说似乎任何电影、小说他都能看懂,任何人的故事他也能听懂。他觉得自己对人性的理解,一下子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他还变得妙语连珠,写文章、讲话都变得很不一样。他自嘲说"是从抑郁走向了躁狂"。
武志红的康复之路
武志红的康复之路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武志红的康复经历具有很强的个人特点,并不适合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
原生家庭的影响
武志红有着一个并不美好的原生家庭。据他透露,他的父母被他的爷爷奶奶以"孝道"之名进行严重的攻击,相处得十分不融洽。武志红的哥哥、姐姐也常被长辈之间的冲突所波及。而武志红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虽然他没有经历过长辈们的矛盾与冲突,但他的母亲罹患了抑郁症,情绪不稳定,经常在家里抱怨,武志红只能默默承受母亲的诉苦。武志红的父亲也同样有着抑郁症倾向,还曾有过轻生念头,一度想过卧轨自杀。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武志红肯定遭受过大量来自原生家庭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这也是其后续罹患抑郁症的重要心理根源之一。
"躺平"的真相
武志红所谓的"躺平"疗愈了抑郁症,并不是真正的躺平。他在自述文章里写过,他当时深受情绪症状的折磨,但没有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把情绪调动起来,也没有寻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我就让自己和抑郁共存,在抑郁中那么呆着,没有抗争"。
但他还说了,如果他只是不抗争、纯躺平的话,抑郁症也许会把他带到很可怕的地方。言下之意,就是很可能会从此荒废一生,甚至走上自杀之路。所以,其实他当时坚持做这件事——"作为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作为发誓要将人研究明白的研究者,我同时在做自我观察:我任由低落的情绪流动,并在这时观察我的情绪情感、我的身体感受、我的思绪……"
实际上,这是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CBT)里的"正念疗法",这种方法有两个好处:其一,学会及时从自己的情绪中抽离出来,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其二,平静放松状态下与负性情绪反复结合,逐步会将负性情绪慢慢地恢复到正常情绪。而人在情绪正常时,思维自动会调整为理性。
武志红说,这种做法对他来说大有成效。所以,他并没有真正地"躺平",只是寻找了另一种适合自己的疗愈方式。
精神分析的作用
武志红在北大读本科时,读的是心理系,研究生时期读的是临床心理学专业。他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非常感兴趣,早就开始学习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他罹患抑郁症的时候,除了不断自我观察,很可能还会结合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分析自己的精神心理状态。
本来,他在恋爱失败后是不断自我否定的、极度自卑和压抑的,采取了完全的内归因模式。这也是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点。但是,他学习了精神分析理论后,认为自己罹患抑郁症并非自己的错,而是原生家庭的错,是父母的错,这种"发现"会有"顿悟"的效果,让其特别兴奋。
因为精神分析流派往往过于强调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强调个体在6岁之前的经历,会用"控制欲"、"攻击性"等词来形容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这样分析,好处是武志红不再完全地内归因,消除了自我否定,摆脱了抑郁发作。但弊端是,他开始走向完全的外归因模式,猛烈抨击中国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甚至曾经公开支持"父母皆祸害"这种说法,出版了《家为何伤人》等书籍。
为什么患者不宜盲目效仿?
武志红的康复经历虽然令人鼓舞,但并不适合所有抑郁症患者。从专业角度分析,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不可复制性:武志红的康复经历具有很强的个人特点,比如他是北大毕业的,现在成名了等等。这些条件是很难复制的。
完全外归因的风险:抑郁症患者学习精神分析时,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外归因,将所有的责任归咎于原生家庭。这可能导致患者对父母极度仇视,总是埋怨、指责父母,本来僵化的亲子关系迅速恶化。
精神分析的局限性:虽然精神分析流派一度赫赫有名,受到推崇,但在西方发达国家,精神分析流派在临床上的地位已经明显下降了,甚至可以说遭到了摒弃。因为它对于精神心理障碍有着极大的局限性——非常低效。
时代背景因素:武志红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时代背景。步入千禧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质条件得以大大改善,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也就逐渐得到了关注。可是,社会上非常缺乏能够为大众科普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再加上,我国的心理卫生行业起步较晚,主要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为主。那时候,精神分析流派在国外的影响力还比较大,很快就传到了国内并成为"顶流"。
结语
武志红的故事告诉我们,抑郁症的康复之路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模式。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路线图,而不是盲目效仿他人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精神分析流派,认识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局限性。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建议咨询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武志红,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