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文化”:老祖宗为何规定筷子长7寸6分?两头一头方一头圆?
“筷子文化”:老祖宗为何规定筷子长7寸6分?两头一头方一头圆?
筷子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餐具,其长度和形状设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全球餐具使用习惯的比较出发,探讨筷子在东亚国家的使用特点,并重点解读中国筷子7寸6分长度的设计理念,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密码。
任何生物要维持生命,都必须保持热量的摄入。我们人类同样如此,人类进化数万年来,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虽然各个民族和文化的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饮食差异,但区别并不很大。唯一不同的就是各个民族使用的餐具,餐具不仅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进食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欧洲和北美地区,那里的人吃饭主要使用刀叉作为工具,历史上这些民族属于游牧民族,刀叉在成为餐具之前,就已经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工具,逐渐刀叉也被带到了餐桌之上,演变为了欧美人的餐具。另一方面,欧美人习惯分餐制,每个人的食物只存放在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面。加上他们喜欢吃牛排,坚韧的牛肉必须要刀叉来分割,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刀叉是必备的餐具。
在东南亚和落后的非洲地区,人们不习惯使用餐具,而是喜欢直接用手来抓取食物。一方面因为原始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并不喜欢使用餐具,另一方面在他们民族的文化中推崇对食物的亲密接触,也就是用手来抓取食物才是对食物的尊敬。
有趣的是,印度人习惯使用右手来抓取食物,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如果用左手来给别人递食物都是不尊敬别人的表现。在很多国家和民族看来,用手来抓取食物是无法理喻的,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改观,朝着更加卫生和健康的方向进步。
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使用的餐具是筷子。而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据考察中国人使用筷子已经有着超过三千年的历史了。因为这种餐具安全、方便还卫生,流传到了周边的一些国家。虽然这些国家都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餐具,但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
首先是筷子材料的不同,日本大多数使用的是木头材质的短筷子,而且筷子夹食物的一端比较锋利,这是因为日本人经常食用加工比较简单的肉制品,一端锋利的筷子有助于日本人进食。而中国人同样是木制筷子,却没有像日本人使用的筷子锋利,且比较厚重,因为中国人吃的食物比较油腻,加工复杂,食物比较滑,所以这样的筷子有助于夹取。而韩国人喜欢喝汤,吃面,吃面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力气来夹取面条,所以韩国人使用的筷子形状扁平,而且是金属制作而成的。
在筷子的长度上,因为三个国家之间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不同,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筷子的长度直接影响到进食的方式,日本人使用的尖头筷子是最短的,因为日本人的食物小巧而精致,进餐时食物会装在很多小盘子里面,放在自己的面前,所以日本人使用的筷子比中国和韩国的都短。
韩国人的筷子相较于日本人使用的筷子会更长一些,但是和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又要短一些。一方面是因为韩国人使用的筷子本身就是金属材质,比较笨重,如果长度过长不方便使用。另一方面韩国人喜欢吃豆子、泡菜等食物,如果筷子过长不便于夹取。
和日本和韩国不同,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是最长的,这主要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中国人习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中间摆放着各种饭菜,大家一同食用。这样的话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距离比较远的饭菜够不到,这样的话筷子必须加长。这也就造成了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是最长的。
有趣的是,中国人使用的筷子的长度是七寸六分,自古以来都没有变过,很多人不明白是为什么。如果将这个长度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这个长度就大约是17厘米到24厘米之间。这个数字是有什么神秘的含义吗?
原来,在中国古代社会,有一种十分朴素而且独特的哲学思想,其含义就是世间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即阴阳五行学说。老祖宗还发现,圆形的物体往往好动,经常变化,比如天上的太阳和月亮;而方形的物体正好相反,代表静止,如脚下的大地。所以天为圆,地为方。
而人又与天地所紧密结合,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和“眼、耳、鼻、舌、身、意”结合紧密,因为进食决定着人的生死,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所以古人将筷子的长度定为了七寸六分,又将筷子的两头设计成一头方一头圆,对应了以上的特点。
因为中国人发明并且将筷子这种餐具传播并且不断传承下来,所以也就只有中国人才能赋予两个简单的筷子如此深刻的含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筷子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我们应当珍视并传承这些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