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技能生态,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研究汇报交流会顺利举办
“打造技能生态,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研究汇报交流会顺利举办
2025年1月20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集成电路行研团队负责人顾琴轩教授主持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国家人社部)2024年度重大课题《打造技能生态,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研究汇报交流会在安泰楼A305顺利召开。
这是基于集成电路行业发展与人才研究成果基础上申报并获批的国家人社部2024年度重大课题。
2024年10月24日,国家人社部规划司李伟民副司长等领导来安泰听取课题组的中期研究汇报。在中期研究汇报会上,姜文宁书记代表安泰致欢迎辞,李伟民副司长对课题研究作了讲话。
时隔近3个月,课题研究初步完成,课题组在结题之前决定召开一次课题研究汇报交流会以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报告。国家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杨奕处长专赴上海莅临本会听取课题研究汇报。集成电路行研团队负责人顾琴轩教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上海人社局原副局长张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原主任孙兴旺,复旦大学姚凯教授,天津大学郭焱研究员,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经济师赖秀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林小越,以及集成电路团队核心成员张静抒副教授、宋志刚副研究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莉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同学等参与了课题研究汇报交流会。
会议伊始,杨奕处长发表讲话,从国家人社部的战略视角,强调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培养技能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杨奕处长指出:作为国家人社部2024年度重大课题之一,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顾琴轩教授及其团队承担的本课题是紧密结合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围绕激活企业特别是产业链链主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展开研究的,同时希望课题组结合国家人社部等8部门于2025年1月8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参考价值。
张岚会长结合其担任上海人社局原副局长的工作经历,分享了上海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他指出,技能人才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力量,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海依托“3+6”产业体系(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布局,推动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有效提升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来自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的赖秀珍经济师和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林小越老师重点汇报了对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践研究的成果。她们研究指出:广东省是我国产教融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先行军,并率先总结提出“三方九出八共”模式,即“龙头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老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训、共同评价、共同激励、共同管理”,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同时,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在其他省市可能共同面临的挑战,如协同不足、企业参与意愿不足、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等。为此,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培训企业税费减免制度、推广双元学徒制、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等。
课题负责人、顾琴轩教授代表课题组汇报了至目前的课题研究的总体进展和成果,主要包括围绕产训评的15省市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梳理及文本分析,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建设案例、上飞公司等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案例、德美日技能人才培养实践及借鉴研究、产教结合的技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等。
随后,与会成员基于课题组汇报的研究成果展开研讨交流,并对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价值提出建议。天津大学郭焱研究员从产教评融合视角,指出培养技能人才的院校需要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融合产业需求不断更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复旦大学姚凯教授指出:产教评技能生态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依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新技术的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提升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成效。孙兴旺副秘书长结合其担任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的工作经历,提出可借鉴上海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双证融通”模式,即将职业标准与教学评价标准相融合,解决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并建议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张岚会长提议进一步明确省市政府在产训产教融合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本次关于《打造技能生态,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研究汇报交流会的举办,对课题组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价值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课题研究团队致力于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研究,努力为技能强企、技能强产业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