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杭州的“锦囊”:创新生态与营商环境的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杭州的“锦囊”:创新生态与营商环境的启示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9P5P4N0530WJTO.html

近日,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少地方都发出了“为何是杭州”的追问。先是广东追问,为什么梁文锋等AI新锐都是广东人,最终却花落杭州;而后是南京追问,为什么高校等资源都不差,却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济南等城市也在对标,我们可以向杭州学习什么?

随着《黑神话·悟空》、春晚扭秧歌机器人、DeepSeek的爆火出圈,其背后的游戏科学、宇树科技、深度求索陆续浮出水面。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硬核科技企业都出自杭州,追问“为何是杭州”,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和必然。

追问不仅是为了反思,更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复制,而是为了摸清发展规律。

最近有一个不是很受关注的地方新闻,就挺能说明问题——DeepSeek全量模型落地内蒙古,当地在“东数西算”战略中加速布局。发展算力,需要土地和水电,地域辽阔、风能光能丰富的内蒙古就很有优势。

杭州在新兴科技产业上成果突出,本质上仍然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结果,是充分放大自身人才集聚等优势的结果。学习杭州,不是都要争着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发力,不是简单复刻杭州的产业,而是仍然要围绕自身特点做文章。

学习杭州学什么?在个性禀赋之外,还有很多的发展共性是相通的,这些共性就是可以学习的地方。

这两天,讨论最多的就是杭州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

往更深一层看,一个地方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取决于这个地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是市场的“无形之手”更多一点,还是政府的“有形之手”更多一点,两者的配合关系如何,都直接影响了这个地方的文化气质、创业生态和产业生态。

最近有些讲述杭州创业生态的故事在网上流传,比如,入驻前后,没请过当地一顿饭一顿酒,甚至一根烟,“而且该答应的事情对方全办到,办完事也不过来烦你,政府的人也不来指手画脚,直接‘消失’”。比如,“每年两三百万现金补贴直接打到账上,然后发个短信告诉你:钱到了,你们查一下”。

这些故事,揭示的其实就是杭州的文化气质。这是长久形成的政策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环境。

《南京观察》记者集体采写的相关文章中,也对此进行了讨论。文章提到,在营商环境方面,有人认为,江苏的“体制味”相对明显一些,并指出对南京来说,要突破“体制味太浓”,需要自上而下改变。

文章提到,新经济时代,新技术群体以“疯癫”为最佳状态,也许根本就懒得去理解别人,包括去理解“官员”的情绪。而“官员”包括很多群体却需要去理解他们的这种情绪,因为未来很大一部分靠他们来创造,他们选择的一定是同频的合伙人,包括合伙城市。

这里所说的“体制味”,本质上是一种“官本位”,是管理型而非服务型思维。杭州被称为“拎得清的小透明”,“有事就服务,无事不打扰”,去的就是“体制味”。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感,没有指手画脚的冲动,只在企业需要时,把市场没有能力驱动的资源引流过来,这样的“有形之手”,既有温度,又毫无“体制味”,自然备受欢迎。

每一个地方,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由来,文化气质、产业特色不尽相同,今天,每一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发展千城千面,也不可能每个领域都做到第一,关键是市场和政府是否配合默契、形成合力,还是各行其是,甚至“市长”对“市场”形成掣肘,这才是反思的切入点。

宇树科技就是很贴切的例子。企业发展初期一度陷入资金短缺困境,正是杭州市“雏鹰计划”及时救场提供融资,最终助其渡过难关,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知名企业。

适宜创新的城市,也必然包含鼓励试错、包容失败的文化基因和气质。在浙江各级出台的各种“办法”中,经常能看见专门列出的一条“尽职免责”条款。比如去年底印发的《杭州市钱塘区产业基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就是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明确对于已履职尽责的投资行为,如发生风险造成投资损失的,相关单位不承担相关责任。

又比如,在杭州创业失败据悉可申领18个月失业保险。这些都表明,当地呼吁敢闯敢试并非只是口号,而是从各个方面做好了兜底支撑。

事实证明,一个允许失败的地方,才能更好孕育成功。

“杭州六小龙”的发展,同样证明民营企业,尤其是新兴的民营企业,是创新的主要来源。这也启示我们,在未来的产业政策中,不能把政策、资源全部倾斜给大企业,同样需要关注小微企业,通过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呵护“星星之火”。

千帆竞发,在创新的最前沿,没有谁知道谁是下一个DeepSeek,而地方能做的就是创造更平等的环境,让风吹落的种子都有发芽的机会。

要细致观察杭州到底做对了什么,或许可以关注当地2月10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将对首次认定的新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推广“产业教授”“科技副总”机制,推动人才资源共享;支持高校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小微企业使用……

当杭州的“锦囊”逐渐被打开,回过头来看,其实也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绝世妙计,大的方向都是一样的,但就是把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做法一直坚持下来,真正落下地来,就飞出了耀眼的“六小龙”,生成了“神秘的东方力量”。或许,这就是追问到最后的答案。

真正的创新高地,不会是一家企业、一个城市的独角戏。追问“为何是杭州”,不代表其他城市做得不好,而是代表其他城市想要做得更好。

这个春节以来,DeepSeek和《哪吒2》的突破,带来的是整个国民心态上的突破和提升,人们对国外的创新能力、文化产品不再迷信、盲目崇拜,而是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为何是杭州”的追问,也是这股劲的一部分。

相信凭着这股争先恐后的劲头,类似DeepSeek和《哪吒2》这样的现象级突破就还会上演。“为何是TA”的追问,就还会循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