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父亲的沉默,是扛下所有压力后的隐忍:如何与爸爸有效沟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父亲的沉默,是扛下所有压力后的隐忍:如何与爸爸有效沟通?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320837203_99957501

Happy
Father's Day
父亲节快乐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了,而笔者尚未想好究竟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向养育自己至亲之人表达感谢。一方面是因为在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毫无私心的付出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另一方面,则是和当代无数年轻人一样,渴望却又不知如何与自己父亲交流。

这些职场上叱咤风云,辛勤工作的男人,回家后免不了沙发茶水电视机,因此大量的交流也就局限在“晚回来吃饭吗”,“明天出差”等类似不咸不淡的话语。有时关心的话到了嘴边,却又拐了个弯,不知为何无法说出口。与此同时,也很少会听到一位父亲在家人面前抱怨自己遇到的难题或是挫折,日积月累之下,有时会让孩子们恍然以为自己的父亲真的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继而忽略了他们微笑和自信背后的辛酸苦辣。

我们希望他们可以多花点时间呆在家里,殊不知他们是为了扛住外面的风雨
但父亲也是人,不是神。我们总说要体谅父母,但究竟是说服自己满足了内心“要孝顺”的准则,还是真正理解了他们的内心呢?
我们是否明白,这一批奋斗了上一个十年,曾经的少年人,已经纷纷开始磨砺自己,努力融入下一个十年的新时代,新潮流。而健康和风险如影随形,在2017年,中国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幅低于女性,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3.64岁,而女性的寿命79.43岁,比前者长了近乎6年。
华尔街日报所刊登的另一则更为细化的报道显示,截止2013年,我国41-60岁男性的死亡率在过去的十年间提升了12%,专家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在于社会快速变革下,男性在职场上日益高发的身体疾病,以及与之俱来的心理问题。而在中国,因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这个问题尤其严重,那些奋斗在一线的父亲们,谁能说没有些“不能说的秘密”呢?

中年危机是件很可怕的事,悄悄爬上你的肩头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家庭是社会中的最小单位;而一个家的顶梁柱往往是个中年男子,他身背父亲,丈夫,儿子等多重社会角色,时常还是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外界职场的压力,和家庭的期待,使得无论是在职场中摸爬滚打,还是在创业的浪潮中起伏的男性几乎无处减压,因为不能言说的压力无处不在。而且,他们认为这才是作为成熟男人应当承担的
还记得曾读到过一条网易云热评,大意是说,开车回家之后,停下车,总喜欢在车里坐一会再上楼,因为只有这段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在公司,在家里,他们都不是纯粹的自己,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小小的驾驶座则像是一个专门隔绝出来的秘密空间,虽然短暂,但是聊胜于无。

车里坐久了其实也难受...
这样的压力导致了许多父亲在家中与子女们相处的过程可能并不愉快。“你也只有要钱的时候才会想起我们。”想必许多人在大学要打钱时都听过,尤其是从父亲的口中说出,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一顿长达几十分钟的数落和教育。最终一个心里反抗敢怒不敢言,另一个则余怒未消,甚至还对自己的失控有些挫败感。平日里趋近于无的沟通,以及时代变革带来的思维鸿沟,如今的亲子关系中时常就会出现这样的无奈 ––––我们想要好好说话,但说出来就变了味儿
要理解压力下的人,我们先来谈谈压力本身。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压力可以来源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中的重大事件(Major life events) 和小烦恼(Hassles)都可以在日积月累中让我们逐步感到不适和厌倦;前者包含了43种变故,例如牢狱生活亲人去世等,后者则更为寻常普遍:例如当你在即将迟到的时候恰好错过一班地铁,新买的白裙子被隔壁桌同事的咖啡染了色,之类无数令人无可奈何的“小确丧”。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水逆事件,叠加起来也会造成长期的压力,并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由此,长期处在压力下的人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等心理问题,毕竟一件又一件小事堆贮的柴堆,只需要一粒火星就能熊熊燃烧。
还记得之前那个因为骑自行车逆行的杭州小哥吗?女朋友催促他回家送钥匙,公司也赶着他回去加班,无数人在他的心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其实,他也并非网络上渲染的那样苦大仇深,后续他在知乎上公开表示自己的女友和老板都很好,一下子痛哭的原因是自己的情绪掌控能力差,以及不知道周围有摄像头,才会出现如此失态的行为。
图片来源:http://cfcnews.com/256238
压力,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点燃我们的情绪。
对于父亲们来说,有时子女们一个不太合规矩的举动,或是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就会引爆他们心中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毕竟每个人心里都是有阀值的,如果你能承担公司里上司的责罚,路上其他司机的超车抢道,家里妻子的埋怨,晚饭菜里多的半勺盐,可能就无法接受孩子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调皮。
这其中的原因类似人体面对压力时的反应,早在1956年,加拿大心理学家Hans Selye就提出了著名的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来描述人应对压力的过程,我们会经历“警戒”(alarm), “抵抗”(resistance)和“疲惫”(exhaustion)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我们的机体会被唤醒,内部平衡出现变化,许多器官准备应对刺激事件。一旦超过一段时间,压力源依旧存在,人体就会进入抵抗阶段,分泌相应的荷尔蒙例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积蓄能量,提高血糖浓度,应对变化。如果压力源长时间持续存在,我们的适应能力就会崩溃,导致疾病和情绪掌控能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所以,有时考虑一下中年人生活的不易,我们应该就能更理解父亲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压力,和有时看似变幻莫测的脾气
当我们理解了他们的压力,那么该如何同父亲交流呢?以下给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1. 投其所好,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来打开话题。
    其实和父母聊天,有时局限于双方的关系和家庭地位,都不太容易开口,或是一下子深入聊生活;那么这时不妨像社交活动遇见陌生人时那样,试着聊聊他们喜爱的东西,那个年代的歌手金曲?儿时的校园故事?老电影,老演员?甚至是他们所关注的股市,商业新闻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2. 保持接纳的心态,不要预设立场
    向他们请教的同时逐渐掺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了解他们的想法。往往和父母沟通不畅的原因在于双方没有在同一频道上沟通,重点不同自然会产生矛盾。但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代表不能互相理解,前提是如果从最开始就觉得“老一辈的人怎么能懂我们年轻人的看法”,那必然不会有好的结果。所有交流成功的前提是,双方想要好好交流
  3. 顾及父亲作为长辈的面子,选取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
    说到底,父亲还是父亲,不是同龄人。中国家庭中的阶级制度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毫无疑问存在着。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亲子关系可以像朋友一样发展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需要时间和双方看待这个问题的观念变化。孩子不能要求几十年都没好好坐下来谈的父亲一下子就和自己称兄道弟,原本作为长辈权威的爸爸们也不会一夜之间就乐意与你敞开心扉,把酒言欢。
    有时你需要做的,只是理解他们的辛苦,而非强求他们自我揭露
    最后,笔者很想知道:
  • 你在与父母亲交流的过程中遇见过哪些问题?
  •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们交流的方式有过改变吗?
  • 他们会告诉你自己的困难和烦恼吗?
  • 你们像朋友还是更像上司和下属?
    祝各位爸爸父亲节快乐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