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实现无偏见沟通,只需这7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实现无偏见沟通,只需这7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6859249126/317775997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沟通已成为组织和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无意识偏见的存在,许多沟通往往陷入僵局,难以达成共识。《无偏见沟通:工作场景棘手沟通创新解决方案》一书提出了7项核心原则,帮助人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偏见沟通。

工作场景中的沟通难题层出不穷,如何妥善处理冲突、维护并改善重要关系,一直是管理者和员工面临的重大挑战。无偏见沟通作为一种创新解决方案,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作者慕兰基于20多年在国企、外企及NGO组织的管理实践经验,指出无意识偏见是造成沟通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无偏见沟通遵循高质量沟通的7项原则,这些原则是实践无偏见沟通的根本准则。

开明的头脑

充斥着偏见的头脑封闭僵化,用固定的眼光打量世界,为不正确的刻板印象所左右,带着先入之见进入对话,在沟通的过程中排斥新的信息,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也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

头脑封闭的人坚信自己绝对正确,听不得不同意见,视分歧为洪水猛兽,期待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希望在谈话中占上风。这样的姿态会降低对方与之沟通的意愿,不可能听到对方的真话。

头脑封闭的人常常给他人贴上固定的标签。然而,如果你给对方贴上“不可理喻”的标签,对方只会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因为你会不断强化这一标签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限制了你的客观认知。与此同时,对方也会从你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这样的标签,对你关闭“信任之门”,甚至也给你贴上一个标签,这进一步限制了你们的协作关系。事实上,人、事、物都是常变常新的,但头脑封闭的人对人、事、物持有固定不变的认知。

两个头脑封闭、充满偏见的人,即便相向而坐,也不可能打开彼此内心的“信任之门”,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无法展开真正的沟通。如图所示。


封闭的大脑

因此,无偏见沟通的第1项原则是保持开明的头脑,即思想通达、不固执,不囿于过去,不臆测未来。

保持开明的头脑是无偏见沟通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把握这一原则,你就可以让积极的对话发生。这样的对话可以带来超乎想象的沟通效果,使你和对方都成为沟通的最大受益者。

完整的输入

沟通本身是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这里提到的信息是广义的概念,包括消息、观点、想法、情感、数据等丰富的沟通内容。沟通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整、充分的信息输入。因此,无偏见沟通的第2项原则是完整的输入。

在人际沟通中,倾听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方式,人们通过倾听接收他人传递的信息。完整的输入即在沟通时全面地倾听对方传递的信息,不因自己的好恶而选择性地倾听,完整地接收信息,为后续的信息处理和判断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面的倾听除了可以起到充分收集信息的作用,更是沟通者有意识地进行关系管理的重要开始。全面的倾听对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超乎想象。遵循这一项原则,就可以让“信任之门”打开,让“沟通之渠”贯通。

干扰全面倾听的最大障碍是评判。在充满评判的世界里,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有对与错、好与坏、优与劣,并由此形成好恶。

评判是生活的一部分。评判一经产生,就会影响你的态度,限制你的想法,给你带来情绪上的反应,同时也限制了对方的潜力、做出改变的可能性以及沟通的意愿。因为你的评判会不经意地通过肢体语言或口头语言流露出来,而人们对于评判异常敏感,一旦对方感觉到你的评判,就会立即关闭“信任之门”!收起真心话,隐藏真实的感受。

评判造成片面的信息输入。只有全面的倾听才能保证完整的信息输入,才能敲开“信任之门”,让对方愿意与你沟通并且知无不言。要做到这一点,人们需要放下评判,全然专注于倾听。

双向的交流

沟通的本质在于相互影响,无偏见沟通的第3项原则是双向的交流,即通过关系管理打开“信任之门”,让信息、观点与情感在沟通者之间双向流动、碰撞、交汇、生发,最终实现相互的影响。

越是良好的沟通,双向交流就越充分,人们从中获得的益处越多,沟通者之间的关系就越被滋养。

双向的交流意味着双方是平等的。在沟通过程中,双方互为沟通的主体和客体,轮流带领这段“双人舞”。沟通者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言行,作为沟通主体时留意自己的表达在整个沟通中所占的时长,积极关注对方的需求,尊重对方的感受,通过积极的回应邀请对方“领舞”,鼓励对方进行充分的表达,自己则转换为沟通的客体,积极追随对方的脚步。

就这样,通过默契地转换各自在沟通中的角色,双方可以实现信息、思想与情感的充分交流和相互影响,由此提升彼此的认知,探索未知的领域,加强“人际通连”。双向的交流让双方从中受益,并有利于最终达成双赢的共识。

客观的判断

无偏见沟通的第4项重要原则是客观的判断,即在沟通时有意识地放慢节奏,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不急于做出判断,尤其是避免不假思索地做出决定。

在沟通的过程中,基于所接收到的信息,人们需要做出分析、评估、判断和决定。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人们常常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这时大脑容易陷入无意识的“自动驾驶”状态,凭着“一拍脑刻板印象、直觉和经验自动做出判断袋”就做出了决定。人们的决策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在做出决定之前,几乎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因为“没过脑子”,所以人们的判断力和决策力都会下降。

要做出高质量的决策,你需要在沟通中放慢节奏,停下来花一点儿时间思考,分析所收到的信息,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考虑各种可能性,衡量不同方案的利弊,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有必要,你可以向对方申请专门的思考时间,或者干脆推迟决策的时间,这虽然会多花一些时间,但好过因仓促做出错误的决策。

遵循“客观的判断”这一原则,我们可以主动把握沟通的节奏,在沟通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做出更加深思熟虑的判断和决策。

清晰的输出

无偏见沟通的第5项原则是清晰的输出,即用精练的语言讲清复杂的事情,让对方易于理解。

衡量沟通者表达水平的第一标准,不是沟通者的自我感觉如何,而是他的表达能否让对方易于理解。只有具备高清晰度表达的沟通者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你是团队的领导者,更须下功夫训练清晰的语言表达,高度提炼自己的思想,果断删繁就简,选择用简短有力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领导力的重要修炼,也将为你赢得更多的追随者。

遵循“清晰的输出”这一原则,可以让你的表达具备清晰度,减少误解等,充分关注沟通关系和对方的需求,有助于你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通连”。

开放的共识

无偏见沟通的第6项原则是开放的共识,即在沟通过程中尊重差异,展开充分的讨论,寻求双赢的结果,达成双方都认可的开放的共识。

从事理的角度看,当沟通者各自具备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独到的见解时,沟通的成果应当是双方聪明才智的总和。但现实的情形是,沟通常常因观点的分歧而不欢而散: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我们的想法不一样,于是谈话就会走向不愉快的结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人们在心理层面没有想好如何坦然面对分歧。

人们本能地厌恶分歧,分歧意味着不一致,其本质是差异。能否开放地看待差异,尊重差异,从差异中看到价值,是决定沟通成败的关键。

当你能够以积极的眼光开放地看待差异,找到差异的价值,甚至刻意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展开愉快的讨论,你就走上了无偏见沟通的坦途。

无偏见沟通者视差异为资源,认为差异能带来如下好处。

  • 不同的视角。
  • 互补的观点。
  • 更多的创新。
  • 更加审慎的决策。
  • 更多的学习和成长。
  • 更好的个人与团队绩效。

每个人的认知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视角,经验和知识体系的限制,但一件事本身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和变化性,正确明智的决策需要多样性的认知。高质量的沟通需要包括差异化的观点、建设性的讨论和开放的共识。

谦逊的省思

谦逊的省思是无偏见沟通最重要的原则:谦逊是无偏见沟通的底色。要实践无偏见沟通,让人际沟通与协作迈上新的台阶,保持谦逊的态度是总原则。

在现实环境中,人们可能会无意识地高估自己的能力、知识等。正如史蒂芬·柯维所言:"除非有意识地跳出来审视自己的思维,否则我们可能很难发现有多少思维是扭曲、短浅甚至完全错误的。"

谦逊的省思意味着"我不知道"、"我是错的"、"我不一定有最好的答案"、"我可能存在偏见"。

无偏见沟通者将沟通视为学习,以他人为己师,带着谦逊的态度反思沟通的细节,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质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在工作中,你是否面临很多棘手、看上去无解的场景?你有想过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吗?你是否认可,无意识偏见可能正是造成棘手沟通情境的重要"隐性"原因?让这种"无意识偏见"现形,以无偏见沟通来让难题迎刃而解,我们诚挚推荐你一试。对于相关话题,欢迎你的留言分享,你将有机会获得《无偏见沟通:工作场景棘手沟通创新解决方案》书籍一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