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通天柱、承露盘柱和纪念柱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通天柱、承露盘柱和纪念柱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通天柱、承露盘柱和纪念柱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是一个涉及建筑史、冶金史和文化史的交叉学科领域。其中,铜柱作为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建筑结构中发挥着承重作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铜柱的象征意义
至迟从汉代开始,铜柱不仅被用在高等级建筑内部作为承重的柱子,还常常被单独树立,赋予重要的纪念性意义。例如,汉武帝为延寿求仙,曾造过一根著名的仙人承露铜柱,据《史记》记载:“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这根铜柱相当高,上有承露盘。由于汉武帝的缘故,此柱名声很大(真实高度倒不必真去计较)。因此后世佛塔塔刹上的相轮、露盘,有时也会被附会为“承露盘”。
图1-15 轮王寺相轮樘
铜柱的纪念性功能
除了上述传说中的铜柱外,在史书中也不乏铜柱作为纪念柱、标界柱的记载。例如,汉武帝为延寿求仙,曾造过一根著名的仙人承露铜柱,据《史记》记载:“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这根铜柱相当高,上有承露盘。由于汉武帝的缘故,此柱名声很大(真实高度倒不必真去计较)。因此后世佛塔塔刹上的相轮、露盘,有时也会被附会为“承露盘”。
另一根著名的铜柱是《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的汉与交阯(越南)的界标:“援到交址,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铜柱的建筑技术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中提到,佛塔的刹柱及其作用。刹柱中还常安置经典,凝聚了佛塔的功能,佛塔倒成为刹柱的外部围护躯壳了。这种顶部做成塔刹相轮的铜柱,实际上就可视作金属佛塔了。可见刹柱对佛塔来说,具有标志性、本质性的作用。同时,佛塔的刹柱却又并不是单纯来自印度的艺术形象与建筑技术,正如孙机先生指出的,“笮融之浮图如在重楼顶上立标柱, 则与汉代建筑的传统手法并无违碍之处”——汉代本土的建筑本也有在楼顶装标柱、装华盖的传统。
佛教与金属建筑的关系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金属建筑的发展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结语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是一个涉及建筑史、冶金史和文化史的交叉学科领域。其中,铜柱作为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建筑结构中发挥着承重作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通过对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