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不会重演:中日地产不可比!——“镜见”系列专题之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不会重演:中日地产不可比!——“镜见”系列专题之三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6A001GN00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与日本19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有何异同?中国房地产市场何时才能止跌回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中日房地产市场的三大不同,并提出了稳供给加码并扩大租金利差的政策建议。

以邻为鉴的经验对比:日本1990年代不可比!

政策侧重不同:中国调控供给,日本遏制需求

早期中国地产调控侧重需求,但2018年来调控需求的政策工具动用频率减少,房贷利率未再大幅调升。同期,以2018年“资管新规”为代表,政策侧重开始向供给转变,2021年“三条红线”加强房企融资监管,史上首次出现房企融资先于销售规律走弱现象,拉开本轮地产调整序幕。日本调控则更多侧重需求,1990年代地产泡沫破灭,主因房贷利率短期快速上升350bp,与我国不同。



调整规律不同:中国人口特征与日本类似,但城镇化率更低,销售下行更久

当下中国与日本1990s相比,人口增速均下行,老龄化率接近(中国14.3%,日本1994年14.4%)。但人口流动类需求对地产需求影响更大,中国城镇化率(世界银行可比口径,64%)仍明显低于当年日本(78%)。而地产销售方面,调整第一年日本销量下行41%,大于同期中国(-22%),但销售第三年即阶段性反弹,中国销售却持续下滑了四年。





风险特征不同:房企压力中国大于日本,但居民压力中国小于日本

房企端其一体现为中国新开工下滑幅度更大、周期更长(四年收缩65%),日本新开工下行一年后即回升。其二体现为价格层面,中日房价下行幅度接近,但我国拿地主体减少,地价4年下行32%,相当于日本13年。居民端,中国居民大规模预防式储蓄,中低收入群体储蓄率(20%)高于高收入群体(18%),居民仍保有购房能力但预期转弱。日本储蓄增速则明显下滑。




三大“不同”带来的影响?宏观框架“大分化”!

影响一:中国地产传导链条被拉长,传导机制分化

房企融资承压导致施工周期被拉长至三年,新开工大幅减少也令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导致我国地产对经济下拉力快于日本。住宅投资占GDP比例四年下行幅度(5.5个百分点)相当于海外十年。供给侧调整也导致需求侧政策传导分化,中国出现利率大幅下调但地产销售仍然偏弱的“脱钩”现象。而日本居民压力虽大于中国,但利率仍能影响销售,1991年后快速降息带动销售回升。





影响二:中国风险在房企竣工端,日本风险在居民端

融资压力影响竣工,也引发现房流动性“虹吸”期房保交楼资金的问题,房企更多竣工有盈利性的现房、导致库存积压,间接占用期房保交楼资金,期房正常竣工率仅40%左右。此背景下,一手现房(今年增速18%)与二手等成屋销售强劲,但期房销售(-27%)明显走弱。又加剧流动性短缺问题,也进一步导致销售分化与利率“脱钩”。住宅交付问题也令刚需居民推迟购房,近三年地产销售跌幅(45%)超出投资性需求减少可解释的程度(20%),刚需实质上正在积压。





影响三:宏观框架的系统性“大分化”

1)金融框架“大分化”:中国居民存款近一年增加16.2万亿,好于企业(减少2.5万亿),两者差异达近二十年最大,日本居民存款表现则弱于企业。

2)产业框架“大分化”:我国侧重调控供给,加速产业结构转换,地产行业景气下行(增速2%),但非地产行业景气仍强(5%)。日本产业政策不当、大量资本外流,所有行业景气均走弱。

3)政策传导“大分化”:非地产行业景气偏强但对信用需求、购地影响相对较小,货币乘数、卖地收入增速均下滑,影响货币财政政策传导。





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条件?稳房企流动性+扩大租金与贷款利率的利差

共性一:海外经验显示,稳房企是稳房地产相关领域的核心关键,通常会借用财政手段

日本通过银行给房企增加信贷、坏账由财政注资解决的方式,缓和了房企流动性危机,1991年-1994年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增速明显上升至19%,1996年财政动用6850亿日元注资住宅金融专门会社。美国地产泡沫破灭后财政也注资救助“两房”等出险企业。



共性二:租金回报率超过贷款利率,推动销量先于房价回升

地产销量反弹并非需依赖房价,日本泡沫破灭后房价下行近20年,但地产销售第3年就有所回升,美国地产销售也先于房价反弹,租金回报率超过住房贷款利率才是关键。日本1993年地产销售反弹时租金回报率(3.7%)超过房贷利率(3.6%),美国2009年也是类似经验。而租金回报率高于贷款利率时期,收入并不会约束居民购房,美日销售反弹时居民收入均在走弱。

启示:稳供给政策加码并扩大租金利差,财政货币协同配合

我国居民并非缺少购房能力,而是预期偏弱令刚需递延与积压。而最新租金回报率(1.9%)已接近考虑贷款比例后的加权贷款利率(2.0%)。但竣工风险、青年就业与生育问题影响短期需求和租金回报率,阻碍地产回稳。若央行进一步降息推动租金利差扩大,财政支持“保交楼”与稳就业和生育,且通过专款专用或限制现房增量的方式,缓解现房流动性“虹吸”期房保交楼资金的问题,地产或有回稳可能。中长期看,发挥我国较海外更明显的城镇化空间优势,在二三线房价收入比已充分调整后,以工业化引导更均衡城镇化,或是地产回稳的长远之计。








风险提示

房地产形势变化超预期,租房需求拖累租金回报率,政策发力方式与预期不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