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存在的再确认
夏代存在的再确认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其存在与否一直是中国历史学界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夏代确实存在。本文从文献记载、碳十四测年技术和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等三个维度,分析了二里头遗址隶属于夏文化的证据,为我们重新认识夏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自20世纪前半叶至今,夏王朝信史说的观点在经历过多次论战和研究后,虽已基本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但仍有个别学者秉持怀疑论态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二里头遗址被系统发掘之后,通过多学科合作尤其是碳十四测年技术的运用,我们不仅可以确认夏代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还可以确定其活动地域和大型聚落的性质。笔者从文献记载、碳十四测年技术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多件龙形器遗物等三个维度,分析二里头遗址隶属于夏文化的证据。
从文献角度确定夏代积年,主要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这有两种算法。其一,根据古本《竹书纪年》等文献,可以直接得出夏代起止时间为公元前1994—前1523年。其二,古本《竹书纪年》言商代有二十九王在位496年,加之帝辛在位30年,可知商积年为526年;又因为可以确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27年,故在商代灭亡之公元前1027年的基础上加上商代526年的积年,即公元前1553年便是为夏亡商兴之年;再加上夏代471年,所以夏代始于公元前2024年,终于公元前1553年。但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夏代积年为公元前2070—前1600年,而根据上述推算结果,有学者不主张夏代结束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而是认为公元前1523年或公元前1553年为夏商分界年代,这与《孟子》“由汤至于文王,五百岁有余”和《史记·殷本纪》商代三十王之数的相关记载相匹配。这样的推断,对于研究夏商分界落于二里头遗址的第三期还是第四期有重要意义。本文也认同夏代结束年代为公元前1553年的看法,判断夏代积年为公元前2024—前155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