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破解难题/AI修复古籍 守护传统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破解难题/AI修复古籍 守护传统文化

引用
大公网
1.
https://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24/0705/988012.html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复旦大学研发的"光华一号"人形机器人和AI古籍数字化修复技术两项创新成果亮相,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领域的最新应用。


图:小观众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欣赏展品。新华社

由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研发的“光华一号”人形机器人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相。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65厘米,体重62公斤,不仅会行走,还会做表情,能在面部显示屏上做出喜、怒、哀、乐四种表情,让人在与之交互的过程中有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研发团队融合类脑启发的动因与多巴胺激励机制,采用多层次协调的激励算法,使得感知和行为更加拟人化和精细化,形成可控的多模态情感生成模式。

“光华一号”除外形上与人类相近外,其全身拥有45个变传动比的混联智能关节和层次化生成式具身大脑模型,可以最小自由能原理驱控关节、躯体和全身,能自如地摆动手臂和直立行走。

不仅如此,今年最新亮相的AI古籍数字化修复技术,则让古籍修复不再如想像般困难。记者了解到,在古籍修复过程中,处理髒污、残缺、磨损的页面,是古籍保护常见的难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历史考证,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在合合信息展台,此次新公布的AI古籍修复模型可以解决古籍文献中存在的模糊、阴暗等图像质量问题。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这款模型可智能学习不同古籍文字风格、纸张背景,对损坏区域的字体内容、风格进行高度还原,尽量确保修复区域的文字风格和背景与原古籍的一致性,用科技让文化遗产焕新。”

本文原文来自大公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