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丨赵不嫖、赵不困、赵不适、赵不二……宋朝皇帝给孩子起名也太难啦
文史丨赵不嫖、赵不困、赵不适、赵不二……宋朝皇帝给孩子起名也太难啦
在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男主角赵不尤是一位宋朝大理寺的小吏。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赵不尤并非虚构人物,而是宋朝皇族宗室的一员。他不仅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还与名将岳飞有着不解之缘。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位传奇人物的真实故事,以及宋朝皇族的密码。
赵孟頫作品《鹊华秋色图》
真实的赵不尤:文武双全的皇族子弟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首都开封沦陷,宋徽宗、宋钦宗以及绝大多数皇族子弟都被金兵俘虏。然而,赵不尤却在北渡黄河时趁机逃脱,逃到安阳(时称相州)。他加入当地抗金义军,并凭借皇族身份帮助义军首领王明迅速扩充队伍至几万人。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不仅成功阻击金兵,还剿灭土匪,保护百姓,一时名声大振。
赵不尤作为远房宗室,被封为“防御使”或“团练使”等虚衔。他率领的义军被称为“小使军”,每当攻打土匪时,匪徒都望风而逃,纷纷说:“此小使军也。”(《宋史·宗室列传》)
宋朝皇族:既有忠臣也有奸佞
中国历史上的皇亲宗室往往形象不佳,明清两朝尤其如此。但宋朝宗室的表现相对较好,赵不尤就是文武双全、忠心报国的典型例证。在《宋史·宗室列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令人敬佩的皇族子弟,如在章丘坚守城池两个多月的赵不群,用生命换取安阳免遭屠城的赵不试等。
然而,每个家族都有好坏之分,宋朝皇族也不例外。《宋史·宗室列传》中记载了赵不弃为讨好奸臣秦桧而助纣为虐的故事,以及赵不忙沦为匪寇、在江南打家劫舍的劣迹。
皇族取名之谜:为何如此古怪?
读者可能会对赵不尤、赵不群、赵不忙等名字感到好奇。实际上,在宋朝皇族中,这类名字并不罕见。《宋史·宗室世系表》中记载了更多奇特的名字,如赵不毒、赵不嫖、赵不困、赵不适、赵不二、赵不夺、赵不息、赵不言、赵不动、赵不流、赵不戒、赵不慢等。
这些古怪名字的出现,源于宋朝皇族人数的急剧膨胀。从宋太宗的第一代孙9人,到第六代孙2130人,为了避免重名,只能选择一些不常见的字眼。尽管如此,由于古代没有计算机辅助,最终还是出现了重名现象。例如,赵不尤的两千多个同辈兄弟中,竟然有2个赵不言、3个赵不贪、4个赵不器、7个赵不愚。
宗室的政治困境:皇帝的猜忌之心
在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赵不尤从事的工作是“大理寺贴书”,相当于司法机构里科级以下的底层职员。然而,根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宗室里的“五服内亲”和“袒免亲”禁止做奴仆、胥吏,甚至禁止与胥吏通婚,否则会被扫地出门,不再属于皇族。因此,历史上的赵不尤不太可能像剧中那样去大理寺做贴书。
历史上,赵不尤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出身皇族,忠于国家,追随岳飞建立战功,但最终却被宋高宗剥夺兵权,流放广西。宋高宗对宗室的猜忌之心,源于他皇位的偶然性。作为幸存皇子被推上宝座的他,最怕的不是金兵,而是武将拥立宗室。面对文武双全、能力出众且有军中威信的赵不尤,宋高宗自然会心生防范。
生帝王家:是福还是祸?
赵不尤的遭遇并非个例。1127年,南宋建立的第一年,宋高宗就在金兵追击下东躲西藏,政权极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宗室试图争夺皇位,有的则被乱兵挟持。例如,赵叔近在嘉兴被张俊以“从贼”之名砍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曾经感叹:“是真不幸,生帝王家。”这句话道出了古代中国一些宗室的悲惨命运。当一个朝代存续期间,皇帝往往会防范宗室;当一个朝代覆亡之时,新的统治者也往往会将前朝宗室尽数屠杀。
如果穿越到宋朝并成为宗室,最好的生存之道或许是不去科考,不读兵法,不参与军事,而是将精力放在艺术领域。宋朝皇族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最著名的莫过于赵孟頫,他是宋太祖第十一代孙,自幼练习书法和绘画,后来成了元朝著名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