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最好的交往方式,是“有度”
兄弟姐妹最好的交往方式,是“有度”
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之道,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字。这个"度"既不是过分亲密到没有界限,也不是疏远到形同陌路,而是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
孝顺父母时"有度"
说到孝顺父母,很多人就爱装孝子,天天在父母面前打转,忙前忙后,好像自己是唯一的孝子。殊不知,这种"孝子"不过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让别人看着笑话罢了。
真正的孝顺,是有度的,不是盲目的。过度的孝顺,只会让其他兄弟姐妹心生怨怼,最后搞得家里乌烟瘴气。
再说亲兄弟明算账,有人总觉得兄弟姐妹之间就应该无私奉献,一分钱也不用计较。但是,钱这东西,最能见人心。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不是说你小气,而是要让彼此心里都有个底,有个尺度。否则,迟早有一天,矛盾爆发,感情破裂,那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
很多人在家里孝顺父母,恨不得天天都在父母身边伺候,结果,其他兄弟姐妹觉得他抢功劳,故意冷落父母,反而惹得父母不开心。有些人,和兄弟姐妹一起做生意,分红的时候从不计较,结果弄得自己破产,兄弟姐妹反而还在背后笑他傻。
很多时候,没有"有度",你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必须"有度"。要孝顺父母,但不能过度;要亲兄弟明算账,但不能冷漠。只有这样,才能让家庭和谐,让感情长久。
正如鲁迅所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需要用心去维护,但更需要用理智去平衡。
相互随礼时"有度"
其实,随礼这事儿,最重要的是个"度"字。兄弟姐妹嘛,来往是应该的,但不能太过分。你给我一份厚礼,我回你一份薄礼,这就显得心不诚。可要是你随我一份厚礼,我也还你一份厚礼,这关系才叫平衡,才叫走得长远。
就像经常能听到人们讨论的那样:谁谁结婚,兄弟姐妹随了大礼,心里想着以后自己办事儿也能收到同样的回礼;结果呢,办事时,收到的礼金少得可怜,这心里就不舒服了。还有些人,自己家孩子满月,随了个大红包,到了别人家孩子满月,连个像样的红包都不见,这关系怎么能不出问题?
很多时候,兄弟姐妹之间的随礼,要讲究个"有来有往",要有个"度"。你厚我薄,这心里不平衡,时间长了,兄弟姐妹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淡。只有大家都懂得这个"度",关系才能长久。
随礼不讲究"度",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疏远;随礼讲究"度",关系才能越来越紧密。厚此薄彼,会让人心生不满,感情破裂;有来有往,才能让人心里舒服,关系稳固。不讲究"度",只想着从别人那儿多拿点儿,最终只会让人反感,疏远;讲究"度",彼此互相体谅,关系才会越来越好。
家庭聚会时"有度"
都说,家庭聚会是亲情的纽带,是兄弟姐妹间增进感情的好机会。可真的是这样吗?所谓的家庭聚会,都是某个倒霉蛋被推上前台,张罗一切,还得自掏腰包。这样的聚会,不仅让人心生厌恶,还让兄弟姐妹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疏远。
家庭聚会时,要有个度,就是兄弟姐妹轮流做东,今天你请,明天他请,公平合理。人们总喜欢拿着别人的钱不当回事,可一旦自己掏钱了,心态就不一样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轮流做东不仅能增加家庭聚会的趣味性,还能避免聚会变成某一个人的负担。
有人说,轮流做东没必要,反正都是一家人,谁请都一样。但是,一家人就可以不讲理了吗?总有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付出,从来不觉得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试想一下,如果每次都是某一个人掏腰包,时间久了,谁还愿意参加这样的聚会?这种家庭聚会,迟早会变成某个人的独角戏,最后谁都不想看了。
今天你请客,明天他请客,大家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也都有机会享受别人的款待。这样不仅能让聚会更加多样化,还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家庭聚会的意义在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和烦恼,而不是某个人一直付出,其他人只是享受。
所以,兄弟姐妹最好的交往方式,是"有度"。家庭聚会时,轮流做东,即热闹又公平,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有人因为太亲近,结果小事不断,最终大吵一架,甚至断绝来往;有人因为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彼此尊重,反而更加亲密。兄弟姐妹的关系就像调酒,酒和水的比例要适中,才能调出美味的鸡尾酒。太多的酒会醉人,太多的水会寡淡。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度,才能让关系既亲密又和谐。掌握好了这个"度",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