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武帝时期的民生"兜底保障":古代史上的唯一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武帝时期的民生"兜底保障":古代史上的唯一例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3670047_121165474

汉武帝时期,由于之前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和轻徭薄赋,让政府财政有了大量积累,府库物资非常充足,民间也有丰厚的积累,这让他以此为凭,对匈奴进行了多年的军事打击,之后,还对西南夷和长江以南的地区实施了军事打击和政治控制,然而这也耗尽了西汉王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土地兼并的加剧,以及酷吏横行带来的种种不公,导致其执政后期社会非常动荡不安,这对于陶醉于巨大文治武功成就的汉武帝来说可谓是个不小的打击,为此,他不得不主动采取各种惠及民生的措施,实施"兜底保障",以此缓和社会矛盾,避免局势陷入崩溃。

其实,汉武帝也是运气非常好,在他之前的汉高祖刘邦及其大臣们,以及后续的几位皇帝和很多大臣们都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其采取一些优抚老人,抚恤贫弱,释放奴婢,赦免罪人等举措,但这是一种带有为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的临时性举措,可是这却为汉武帝弥补过失,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以至于局势崩溃,提供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现在我们的眼光来看,这就是实施惠及民生的"兜底保障"措施,虽然没法和现在相比,但是在当时可谓是前无古人。

一是优抚高龄老人

汉文帝时期已经在这样做了,汉武帝就直接把这个举措制度化了。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二月,令民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也就是说,年龄80以上的免两口人的算赋,年龄90以上的则免除这一家的更役。这年四月,汉武帝又下诏:"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这就是说,一家之中有老人九十以上者,这一家的儿子及孙子都可以免除更役,侍奉在家。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汉武帝又派使者巡访天下,对90岁以上的老人赐帛,每人两匹,絮三斤。对80岁以上的老人,赐每人二石米。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又赐予70岁以上老人帛,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赐年高者每人四石米,这些举措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社会影响力,颇具人情味。

此外,汉武帝还配合着实施了奖励"遂其供养"高年之事的孝悌。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十一月,他还下诏:"故旅耆老,复孝敬"。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赐孝者帛,每人五匹;悌者帛,每人三匹。这些举措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很少见的。

二是抚恤贫弱

这项措施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就已经有了,汉武帝对这项措施也很重视,赈济和抚恤贫民、饥民、灾民、流民都是很积极的。

每次有重大灾害发生的时候,汉武帝都非常积极地派出使者视察慰问。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听说河内火灾波及了上千家,便派主爵都尉持节前往视察慰问。大臣汲黯在经过河南(现在的河南省原阳县附近区域)的时候,看到有上万家遭受水旱灾害,就假传圣旨打开河南的仓库,开仓放粮给灾民,汉武帝听说此事之后,不仅没有治汲黯假传圣旨的罪行,反而很敬重他。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汉武帝又派遣使者巡行天下,挨家挨户调查慰问,并赐予失独老人和单亲家庭每人二匹,絮三斤。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六月,又遣博七褚大等六人分头循行天下,以天子的名义慰问失独老人、单亲人士、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失业人士等,以示天子恩德。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九月,因为水灾波及到江南,汉武帝不仅派人到江南发布谕告,而且还下令将巴蜀的粮食调运到江陵赈济灾民,若有官员和百姓帮忙接济饥民的要求上报,以示通令嘉奖。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给孤寡帛,每人二匹;赐孤独人士每人米四石……这些举措可是让汉武帝在下层民众中建立了巨大的威信,但是这些只是救急而不救穷。

汉武帝在上述措施基础上,采取了移民宽地富乡,假民于田的明智做法。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冬天,汉武帝派遣使者赈济抚恤关东地区遭受水灾的灾民,组织了七十二万五千灾民迁入关中朔方以南新秦中陇西、北地、西河、上郡及会稽等地,以此移民屯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又下令关东灾区的饥民迁徙到江淮地区就食,沿途派有使者护送,并允许他们留在那里居住。此外,汉武帝还招募了十万户民迁徙到朔方郡、西南夷等边境地带屯垦开发。《汉书·昭帝纪》注引应劭说:"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由此可见,汉武帝也把移民搬迁和解决贫困、开发边疆地带结合起来了。

汉武帝还有一个举措更是影响甚大,他把皇家园林和皇室直接控制的山川河泽等地方也开放给了灾民、饥民、贫民、流民等,以便其放牧打柴打鱼耕种等,并禁止官吏侵扰和苛以重税。

此外,汉武帝还直接减免一些地方的租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下诏减左、右内史地田租。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三月,下令免去了汾阴(现在的山西省万荣西南宝鼎)、夏阳(现在的陕西省韩城市南)、中都(现在的山西省平遥西南)三县及杨氏邑当年的租赋。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四月,免除巡视过的荆扬江淮等地当年租赋。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四月,免除巡行过的秦山、北地、常山等地田租,把天子的恩惠普遍实施到其所经过的地方。

三是释放奴婢、赦免赎罪犯人

汉高祖刘邦曾下诏:"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妇婢者,皆免为庶人。"汉文帝时期也曾下诏免除官奴婢为庶人。汉武帝把这个措施持续了下来。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五月,把因吴楚七国叛乱而没为官奴婢的全部特赦释放。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下令犯罪的人可用粟来减罪。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九月,下令犯死罪的人如果能缴纳赎罪钱五十万的,可免死。

此外,汉武帝还继承执行了自汉高祖刘邦以来的大赦制度,这也是古代新皇帝继位的时候施恩于天下的一种制度。从汉高祖时期到汉景帝时期共六十多年,实施了二十二次大赦,平均三年一次。汉武帝在位五十五年,共实施了十八次大赦,也是平均三年一次。此外,汉武帝还有别赦,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赦雁门、代郡违法的军吏。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三月,赦汾阴、夏阳、中都死罪以下的罪犯……

汉武帝还继续了汉初赐民爵的措施,元封元年四月,就赐天下民爵一级,以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汉武帝的上述一系列实施民生"兜底保障"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土地兼并导致的流民问题,避免了各种灾害导致的灾民、贫民、饥民等问题,在下层民众展示实施了皇帝的恩德,同时也解决了边疆地区开发的问题。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也对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和改善民生成为了汉武帝执政后期的第一项重要事务,否则,汉武帝很有可能就像隋炀帝那样,过度消耗国力,没有采取有效挽救措施,很快就导致民心尽失,天下大乱,最终可能会导致西汉王朝直接终结。可惜汉武帝这种非常有效的自我救赎的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后世封建王朝的有效效仿,这也成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孤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