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网恋平台信息过多反而降低配对成功率
研究发现:网恋平台信息过多反而降低配对成功率
随着情人节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恋爱平台寻找伴侣。然而,香港大学市场学助理教授党矗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过多的信息展示反而可能导致匹配成功率降低。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网络恋爱平台匹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更为平台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情人节来临,昨日不少情侣到湾仔利东街打卡。(香港文汇报记者曾兴伟 摄)
(香港文汇报记者 杨盈盈)爱情的滋味,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当今社会科技发达,寻找伴侣也被演绎成数据配对的学问——那正是交友网站高效运作的关键。香港大学市场学助理教授党矗最近针对网恋平台信息匹配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偏好差异非常普遍,用户如果执着于“梦中情人”的理想条件,很可能使自己错过了真正适合的“真命天子”。同时,平台中的个人信息也非愈多愈好,详细的自我介绍反而会令筛选过早出现,降低配对成功率。她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建议在网络恋爱平台运作上应设置分阶段披露机制,让用户体验着互动一层层解锁更深入信息,及在重要特质上加权处理,提升推荐的精准度。
一年一度情人节又到,近年网上交友平台成为不少人实现爱情的工具,但这些平台均面对用户偏好差异、匹配效率低等诸多挑战。专注计量市场学的党矗,与香港中文大学及澳门大学研究人员以内地大型交友网站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探究信息于平台匹配中的作用,揭示用户选择如何受影响,研究结果早前已在《资讯系统研究》发布。她日前对香港文汇报分享说,有关发现不仅对使用者个人幸福有意义,对平台优化亦有实际价值。
筛选过早出现 降成功率
党矗的研究表明,偏好差异(preference mismatch)是阻挠匹配成功的一大原因。她解释,每人心中都有对理想伴侣的定义,称之为“梦中情人”(Mr/Miss Best),例如数据显示,男性普遍偏好身高较自己矮约10公分、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女性则更偏爱比自己高20公分、有经济实力或价值观契合的男性。这种“最萌身高差”和理想化标准的偏好差异,往往造成双方选择分歧,致令匹配成功率降低。
情侣留住美好时刻。(香港文汇报记者曾兴伟 摄)
实际上,生活中真正与你携手一生的“真命天子”(Mr/Miss Right),大多不会符合所有理想条件。所以若平台过度展示理想化信息,就会加剧高标准筛选,忽略实际相容性。
与一般人以为信息愈多有助进行明智选择不同,党矗的研究显示,在网恋平台上过多信息可能会有降低配对成功率的反效果。她解释,当平台中的自我介绍过于详细,用户浏览完整档案时,容易基于一些次要特性过早淘汰潜在的合适对象,例如没养过宠物的女性或会因对方喜欢养宠物而放弃匹配,而实际上她有可能在日后交往过程中逐渐接受甚至喜欢宠物。
同样,男性用户或因对方收入较高而感压力,选择放弃潜在合适对象。党矗指,在实际伴侣的相处,“许多偏好或成见可随交往深入而改变。过早的筛选红线,让用户错过真正的幸福。”
倡初期只展示年龄所在地价值观等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分阶段信息披露”的建议。党矗指,网恋平台可于初期只展示年龄、所在地与生活目标等基本属性,让用户基于核心条件作选择,并随互动深入逐步解锁更多详细信息,例如兴趣、性格与生活细节,此设计可有效减少因不重要的细节而错失潜在伴侣的情况,让人更专注於真正重要的匹配因素。此外,平台还可加入“相容性权重”,优先推荐偏好重合度高的对象,而非单纯依赖热门标签,及透过用户注册时询问其重视的特性(如价值观、生活目标等),提升推荐的精准度。
男多广撒网 女一旦回覆好事近
此外,在网恋平台上,男性倾向“广撒网”,发送大量提案,但目标往往与自身条件不符,女性则显得更谨慎,会筛选出小量提案,但一旦选择回覆,匹配成功率更高。党矗认为,这种行为模式的性别差异,也值得平台调节其算法,如可针对男性用户帮助他们提高提案质量,减少无效匹配,对女性用户则可优化推荐策略,让她们更快找到符合期待的高质量匹配对象。
港大市场学助理教授党矗。(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党矗和团队下一步正探讨网恋平台中信息种类的重要性,试图找出哪类信息对匹配更关键。她解释,这有助平台根据不同用户需求作个性化设计,让用户选择展示最想突出的特点,例如有些人想强调运动爱好,有些人更想展示烹饪技能,另一些则倾向让别人了解收入水平或工作背景。
后生仔点睇网恋? 有人得手有人惊
婚恋观念会随时代而变化,香港文汇报记者访问了几个年轻人,以了解他们对网恋或网恋平台的看法,并谈到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情人节,他们当中有人经网恋平台成功牵手,也有人对网恋有戒心,担心会陷入网恋陷阱。
完美会变不完美 性格匹配最紧要
港大工程学院博士生孙同学认为,通过网恋平台找到真爱是有一定可能的。他在使用网恋平台时,不会要求对方提供太多个人信息,但会较想了解对方的MBTI人格类型测试结果、年龄等基本资料,“过多的资讯反而会带来焦虑。”
他理想中的情人节,是和所爱的人一起吃饭,互赠礼物,并坦言自己更倾向寻找实际、性格匹配的对象,“因为完美的对象也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不完美。”
港大工程学院博士生孙同学。(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情人节重仪式感 一花一饭度一天
港大中国历史研究硕士生林同学认为,如果要通过网恋平台寻找伴侣,资料愈详细愈好,这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对方是否可以一起走一辈子的人。他透露,自己便是通过网恋平台与女友相识,由于对方提供了详细的个人资料,让他能够深入了解对方,最终决定在一起。
他承认,面对面交流更能感受到对方的肢体语言和情感,增强互动的真实感。他觉得网恋缺乏稳定性和真实感,但鉴于自己身边机会有限,故仍选择通过网恋平台寻找对象。至于理想的情人节,他较看重仪式感,例如有一束花、一个蛋糕、一顿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一起度过这一天,这样就足够了。”
网恋平台难信任 现实生活中觅真爱
不过,也有学生对网恋平台持保留态度。精算学系二年级生邓同学觉得在网恋平台上找到真爱的机会不高,“不知道对方是怎样的人,性格和真实样貌都不清楚”,而且现在网恋诈骗案层出不穷,难以信任网恋平台。同为精算学系二年级的梁同学则认为,“梦中情人”只是幻想,现实中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的对象。他的理想情人节要求相对简单,就是和喜欢的人吃饭,一起共度佳节。
港大精算学系二年级邓同学(左)和梁同学。(香港文汇报记者北山彦 摄)
(来源:香港文汇报A10:要闻 2025/02/14)
编辑:Charlotte
关键词:网恋平台 学者 情人节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