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祠里,中医药文化的千年回响
医圣祠里,中医药文化的千年回响
2月9日,阳光洒在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为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深厚中医药文化的医圣祠和医圣文化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踏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个满是仲景元素与中医药文化氛围的世界,一花一草、一楼一阁、一建筑一桥梁、一景观一雕塑,无一不在诉说着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
园区内,来自浙江的张先生正带着孩子一边参观,一边亲切交谈。“摸摸羊头,百病不愁。孩子,来摸摸。”张先生的声音里满是温柔与期许。他耐心地向孩子解释着这句南阳民间谚语的含义:“这既是对身体健康的美好期望,也寄托了对医圣张仲景的崇敬之意。”孩子睁着明亮的眼睛,小手轻轻触碰着羊头雕塑,似乎在那一刻,也感受到了这千年文化传承中的神秘力量。
在人群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原768医院的老院长勾廷祥,今年已经86岁高龄,同时也是南阳滋养堂国医职校的老中医专家组领军者。回忆起与医圣祠的渊源,他感慨万千:“在我六七岁时,有一次患病,母亲让我到医圣祠抽签跪拜,弄了点药。没曾想到,真的很灵。”从那时起,一颗对中医好奇与热爱的种子便在他心中种下。后来,他凭借着对医学的执着追求,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从此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岁月流转,当年那个在医圣祠祈求健康的孩子,如今已成为了中医领域的领军人物,而医圣祠也见证了他一生的医学征程。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1800多年前,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怀着这样的济世情怀,悬壶济世救苍生。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宛如一座巍峨的医学丰碑,成为“众方之宗,方书之祖”,至今仍被奉为中医经典,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从业者。
走进古碑列道、殿阁俨然的医圣祠内,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医圣张仲景长眠于此,千百年来,这里成为了百姓心中的祈福圣地。常有百姓自发来到张仲景墓前,焚香祈祷,袅袅香烟中,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对医圣的敬仰。
在这个充满中医药文化魅力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在讲述着故事。无论是游客们的轻声交流,还是老中医的深情回忆,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的传承与延续。医圣祠和医圣文化园,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中医药文化前行的道路,也让更多的人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