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逝世1360周年 | 唐僧居然不是李世民的"御弟"?
玄奘逝世1360周年 | 唐僧居然不是李世民的"御弟"?
1360年前的今天,大唐高僧玄奘逝世。在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玄奘被设定为唐王李世民的"御弟",这个身份给取经路上的玄奘一行人提供了许多便利。但历史中的玄奘,其实是受到了高昌国国王文泰的帮助。
高昌国是唐太宗时期一个地处西域的汉族地方政权,这是唐朝僧人玄奘去印度取经曾经路过的地方。玄奘在高昌有什么样的奇遇?高昌对于玄奘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宪实在《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第十六讲"高昌风云"中详述了这段历史——
玄奘西行 国王资助
文 / 孟宪实
高昌国地方小,人口也不多,但是地理位置却很重要,它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南疆、北疆走进中原,都是先到高昌,然后从高昌到哈密,从哈密进敦煌。这条路线,就是现在的兰新铁路一线。唐太宗的时候,高昌这个地方发生了两件事,跟贞观之治有关系。其中之一,就是玄奘到了高昌。
玄奘负笈图
唐太宗时期的高昌国,国王叫文泰。文泰的名声不大,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可是,文泰为高昌王时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即帮助唐玄奘去印度取经。这是唐朝中外关系的重大事件,是和平牧歌式的美好篇章。中亚地区在晚唐之后,逐渐经历了伊斯兰化的过程,印度佛教也因此而一蹶不振。正是因为玄奘西行取经,使得大量的佛教经典得以存留,并以汉文的形式流传下来。这与伊斯兰世界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很相似。唐朝对外关系发达,因为玄奘,中印关系尤为密切,而玄奘取经过程中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人物正是高昌国王文泰。
玄奘是河南偃师人,俗姓陈。隋朝末年跟随哥哥出家,天生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他努力钻研佛学,成绩显著。他在国内遍访名师,从河南进入长安,从长安到四川,到襄阳,到江都,再到相州,最后再返回长安。有的时候,他本来去拜别人为师,结果反而成了别人的师父,这说明在佛学上他已经成了得道高僧,但是他自身的一些佛学疑问始终没有办法解决。他所质疑的是,为什么来自释迦牟尼的佛经,其中却有大量矛盾之处。解决这一疑问,需要将各种抄本的佛经进行比对,他决定到印度获得更多的佛经,同时也想得到佛教大师的点拨。此时正好有人告诉他:中天竺的那烂陀寺有一位世界级佛学大师戒贤法师,他也许能帮你解决疑问。
贞观元年(627),玄奘出发前往印度取经,因为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所以他的西行实际上是不合法的,他必须逃避沿路地方官府的检查,这为玄奘的西行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在瓜洲,一位老年胡商,把一匹有经验的老马换给玄奘,玄奘自己就一人上路了。
86版《西游记》中唐僧与白龙马
唐玄奘取经的故事,后来演绎成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说玄奘经过八十一次劫难终于完成取经。其实,真实的玄奘取经,只经历过一次生命危险,就是在他离开瓜洲,经过玉门关五烽之后,到达野马泉之前。现在这个地方是著名的戈壁滩,叫作莫贺延碛。在莫贺延碛,玄奘迷路了,更糟的是,他失手打翻了赖以生存的水袋。此后,四夜五天无水的日子里,他竟然挺过来了,但已是奄奄一息。幸亏那匹识途老马,当时玄奘已经完全没有了力气,只好信马由缰。老马把他带到了一个泉水边,就是野马泉,而玄奘一直认为那是他祈祷观世音菩萨的结果。玄奘的危险来自缺少旅伴和缺乏旅行经验。若不是那匹识途老马,玄奘可能与许多人一样会成为路鬼,而不为后世所知。
玄奘九死一生,从戈壁滩一出来,两天之后到达伊吾,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从来没有人独自一人穿越莫贺延碛,所以玄奘的出现,立刻轰动了伊吾城。而高昌王文泰获得这个消息后,把玄奘请到高昌。在高昌,玄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情款待。文泰虽然不是佛教信徒,但对佛法极有兴趣。隋炀帝在位时,文泰曾经在中原地区游历过许多地方。他十分推崇玄奘的佛学,说他从没有见过比玄奘学问更高的僧人。可能是文泰对玄奘太崇拜了,他竟然请求玄奘留下做高昌国国师。玄奘对此无法接受。
玄奘冒死西行,为的是追求自己的信仰,世间的荣华富贵于他而言不过浮云。面对玄奘的拒绝,文泰也不后退。他追问玄奘:如果高昌国不让大师西行,大师能成行吗?这实际上是通过威胁来逼迫玄奘。玄奘毫不动摇,以绝食抗争。三天之后,文泰妥协了。双方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文泰和玄奘结为兄弟,并且支持玄奘西行,玄奘学成归来要在高昌停留三年。此后,玄奘在高昌连续讲经一个月,文泰则为他的西行做了各种准备。
玄奘在到达高昌之前,是靠施舍维持生存的,但在高昌,他简直成了富翁。文泰为玄奘准备了如下的东西:"四沙弥以充给侍。制法服三十具。以西土多寒,又造面衣、手衣、靴、幭等各数事。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充法师往返二十年所用之资。给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此外,为了玄奘能顺利西行,文泰给沿途二十四国国王都写了国书。每书附赠大绫一匹为礼物。他为了寻求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帮助。又献"绫绡五百匹、果味两车"。
文泰给玄奘提供了他所需要的整整二十年的往返费用。四个小沙弥是他的徒弟,也陪同他留学,服侍他生活起居,还有几十名劳力、金钱、马匹。另外,因为两人是兄弟,从此玄奘有了一个国王做靠山。文泰派出一个使者,把玄奘一路送到西突厥可汗那里。这是高昌王的弟弟,一路各国都很照顾。当时的西域,各国都要看西突厥可汗的眼色,因为他是各国国王中的国王,他是西域的真正统治者。而统叶护可汗跟高昌国关系密切,他的儿子娶的是文泰的妹妹。在碎叶,统叶护热情接待了玄奘,并再派一个使者护送,一直到达印度。
有了如此强硬的国际背景,玄奘西行之路的顺利可想而知。从高昌出发以后,到达印度之前,他没有遇上任何麻烦。不仅如此,所到之地,一方面是各国热情的款待,另一方面是玄奘大方地施舍。很多寺院都接受了玄奘的施舍,那是他二十年留学费用的一部分。联想起东晋法显的艰苦取经,这二者真是天壤之别。
玄奘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他是著名的宗教理论家、翻译家、旅行家。他的成功主要是源自他的印度取经,而印度取经对他帮助最大的就是文泰。
文泰送走玄奘,继续在高昌当他的国王。他想念玄奘,不忘两人之间的三年之约。玄奘在印度奋发努力,也不忘这个三年之约。但世间充满变数,这个三年之约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宪实的著作《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