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哪吒 能否撑起“世界文创名城” ?
100亿+哪吒 能否撑起“世界文创名城” ?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破百亿的票房成绩刷新中国电影的全球影史纪录,成为中国首部跻身全球票房前20的动画电影。这一成绩不仅让“哪吒”这一IP成为中国动画的标杆,更将成都推向了世界文创舞台的中央。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破百亿的票房成绩刷新中国电影的全球影史纪录,成为中国首部跻身全球票房前20的动画电影。这一成绩不仅让“哪吒”这一IP成为中国动画的标杆,更将成都推向了世界文创舞台的中央。以至于天津都出来抢哪吒IP,打造所谓的哪吒文旅小镇,成了这两天网络热搜话题。被网友们调侃天津不再是天津,而是“戏津”。
当人们惊叹于这部“成都造”电影的票房神话时,一个更深层的命题浮出水面:一部电影的辉煌,能否撑起成都“三城三都”中,迈向“世界文创名城”的雄心?
答案或许藏在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基因中——从单一爆款到全产业链生态,从地域文化到全球化表达,成都需以“哪吒”为支点,撬动一场文化与产业的革命。
《哪吒2》的成功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多年积累的集中爆发。据估计最终票房可能会在160亿元人民币,进入全球影史前五。
作为成都造电影,本地的票房贡献力也创了历史。2025年春节档,成都以2.18亿元票房位列全国第三,其中《哪吒2》占比超50%,观影人次近250万。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成都作为“票仓城市”的市场潜力,更揭示了本地观众对本土文化的强烈认同——影片中融入的四川方言、三星堆元素、川西民居设计等“川味”符号,成为连接观众情感的核心纽带。当然也是成都人的骄傲。
取得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成都本土企业的深度参与。饺子的可可豆动画负责核心剧本开发,艾尔平方完成三维场景渲染,墨境天合、千鸟文化等企业则在特效、配音等环节各展所长。
让国人动容的是,片尾字幕中列出的138家中国动画公司,没有一家外国企业。这不仅是中国动画工业化的宣言,更是成都文创产业“内生力”的证明。
喝南瓜粥的土拨鼠,是熊出没团队做的;深海的红鲫动漫团队,把水墨渲染都拿了出来。还有白蛇,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凡人修仙传制作团队,流浪地球特效制作团队。饺子导演公开回应,大家都是亏本接哪吒的活,全中国行业都在托举哪吒。
就像哪吒第一部中,举全族之力,扯下身上最硬的鳞片,诞生的万龙甲。正是中国动画界的集体托举,哪吒用火尖枪刺穿了好莱坞那高不可攀的墙。
若将《哪吒2》的成功视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票房数字是顶端,水下则是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系统性支撑。
高新区可以说是成都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动画制作的上下游企业,在此形成了高度集聚的生态。可可豆动画与特效公司墨境天合仅相距100米,导演饺子与视效团队可“面对面”解决技术难题,这种高效协作被业内人士称为“咖啡时间沟通”。这种地理集聚不仅降低了沟通成本,更催生了跨领域的技术融合。例如,AI辅助动画制作、物理渲染等前沿技术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快速落地,最终在《哪吒2》中呈现出1900个特效镜头的视觉奇观。
成都自2022年发布《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来,明确提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政策红利包括税收减免、项目补贴、人才引进等,仅2024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已突破2800亿元。
市场层面,成都拥有近300家影院和22万在校影视专业学生,为产业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人才储备。本次哪吒的配音,大多数来源于咱四川影视学院。
《哪吒2》的全球吸引力,源于其对巴蜀文化的创新表达。影片中,三星堆青铜面具化为“结界兽”,太乙真人的“椒盐普通话”成为喜剧担当,而陈塘关的市井生活则复刻了成都茶馆的悠闲场景。文化母体是任何优秀作品的原力!这种“在地化创作,全球化表达”的策略,让地域文化升华为普世情感共鸣。
成都的包容性与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饺子
饺子,本名杨宇,四川泸州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曾经靠着母亲的养老金“混”日子,却对动画业痴迷。他与Deepseek的梁文锋,一个在文创力,一个在科创力,成了当下全球炙手可热的中国人物。
培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作品本身的专注与用心,是任何人逆袭的基础。饺子对影片的精雕细琢,以及很多镜头的本色示范,改编写的是他也是我们。“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是最大的情感共鸣点。
尽管《哪吒 2》为成都赢得了空前关注,但成都要真正成为“世界文创名城”,仍需解决三大命题:
1、从“爆款依赖”到“IP矩阵”的跨越
成都并非仅有“哪吒”。从《王者荣耀》到《黑神话:悟空》,成都已孕育多个现象级IP。而四川自古是个多“神”的地方,山海经里很多故事就发生在四川盆地,完全可以用现代的演绎手法,打造出中国版的《阿凡达》。而三星堆,熊猫,哪吒,任何一个都是超级IP的原型。未来,如何将这些IP串联成文化生态网络,形成“游戏+影视+衍生品”的联动效应,将是关键。例如,《哪吒2》的周边产品(如手办盲盒、典藏卡)在影院售罄,已显示出IP商业化的潜力。
2.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术
曾看过美国作家约瑟夫·奈写的《软实力》,明确指出领土、军备、武力等是有形的“硬实力”,而文化、价值观、影响力等是无形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手段,来影响他人以达到自身目的的能力。美国就是通过好莱坞的影响力,在全球塑造美国的软实力。
如今《哪吒2》风靡欧美电影市场,影片中中式美学元素(如云纹、火焰纹),正成为突破文化壁垒的利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第一次强势杀入西方阵营。成都要成为真正世界的文创之都,不仅政策上要加大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构建国际发行网络。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让更多的成都造作品走向世界。
3.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成都现有10万影视从业者和22万在校相关专业学生,但高端创意人才仍显不足。成都要通过校企合作(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动画专业)、引才政策(如“蓉漂计划”),打造文创之都强大的“人才磁场”。特别要推动“技术派”“艺术派””市场派“的多元融合,既避免陷入“重技术轻叙事”的窠臼,又要在全球市场端发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像饺子,刀郎,李子柒,在文创产业上的推动力有目共睹,完全可以成为成都文创产业的整合与推动的力量。
《哪吒2》百亿+票房,恰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托起成都向世界文创名城冲刺的雄心。然而,真正的“世界级”并非依靠单部作品的票房神话,而是取决于产业生态的厚度与文化创新的可持续性。未来,成都要以“科技+文化”为双螺旋,以政策与市场为双引擎,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全球语言,力争让每一部“成都造”作品,都成为世界认识这座城市的窗口。当“哪吒”走向世界,成都的世界文创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