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国青年:苏州何以成为400万青年人的新天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国青年:苏州何以成为400万青年人的新天堂?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3863755_121123721

苏州作为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从"产人城"到"城人产"的转变,再到建设青年发展型街区,苏州正努力打造一个让青年人才向往的"未来之城"。

全省唯一“双试点”城市
得青年者,得未来;得青年者,得天下,成为共识。
根据“七普”数据,苏州青年人口为427.5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33.54%,占比高于全国、全省。
苏州近年来人口一直呈现净流入态势,流入人口中青年人群占比达76%以上。
2022年6月,苏州市与下辖的张家港市分别获批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县域试点。苏州成为全国少数“双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双试点”城市。
苏州现有青年人400多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30%。在这些新增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城市发展急需的中高端人才。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如何理解青年与城市双向互动的价值内涵?又该怎样厘清城市青年的发展需求与空间供给?
“智造之城” “鱼米之乡”——苏州,给出了自己的解法:加快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示范区,全力打造青年向往的“未来之城”。苏州以城市的最高礼遇向人才致敬。

从“产人城”到“城人产”:营建思维的转变

观察近30年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从1990年金字塔型,逐步演变为纺锤体型。2023年中国人口减少208万,增长率-1.48‰,人口总量逐步接近拐点。青年人口规模也从2000年峰值4.9亿逐步下降,至2020年3.63亿。其中刚从高校毕业、迈入社会工作的25-29岁的立业阶段青年群体约9185万人,占比6.5%。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1》

_ 14岁以下 14-35岁 36-64岁 65岁以上
五普 15.2% 43.7% 35.1% 6.0%
六普 11.3% 40.2% 41.3% 7.1%
七普 14.8% 33.0% 42.4% 9.8%

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城市年龄结构比较

因此,创造充满活力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参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
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旨在通过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发展环境、创新人才政策,使城市对青年的吸纳力、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提升,使青年人群对城市的贡献力、创新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

近年来,强化长三角创新发展极核引领功能,苏州以新经济为突破口,通过吸引人才集聚、城市环境优化、产业创新升级等系列举措,打破过去“产城人”既有模式,探索全新的“人城产”发展之路。

不同于以往通过产业带动“城”,引进“人”的模式,苏州践行的“城人产”新模式优先考虑创新型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针对不同的人群,完善区域内的生态、商业配套,由此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继而发挥人口聚集效应。

从产人城到城人产的发展逻辑变化
参考:丈量城市

依托“真山真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空间特色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的资源禀赋,吸引人口与产业聚集,打造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沃土。在此背景之下,苏州先“造城”、再“聚人”,最后实现“立业”的三部曲,致力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时代样本。

苏州作为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还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探寻城市未来的发展。

青年发展型街区:城市的细胞工程

青年发展型街区,便是苏州着眼于未来,所进行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细胞工程之一。


德必姑苏WE"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漫步在当下最具文化吸引力的平江青年文创人才SOHO街区,随着容创意产业园、蓝•菉葭乐坊、花里巷等7个文创产业园的提档升级,这里已蝶变为青年力、创造力和潮流文化聚集地。

“SOHO”既是艺术、时尚、文化商业的代名词,也可代指自由、弹性而新型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街区建设的重点是通过活化利用优质资源,打造适合文创人才成长发展的载体平台,营造职住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的街区生态。


花里巷数字文化产业园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

目前,街区内集聚了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建筑师等各类文创人才,孵化出了猫的天空之城、荷言旗袍等一批潮流时尚的创新业态。

作为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的样板,街区对各领域文创人才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平台,更为人才深度参与古城发展和产业焕新提供了广阔舞台。

苏州下辖的张家港市是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县域试点,一座县级市凭什么成为万千青年向往的青春之城?优越的地理区位、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配套设施、丰富的发展机遇……名列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三位的张家港都有。


东渡国际人才创业街区

是风景地,也是创新区。

张家港高新区“东渡人才港”青年发展型街区作为带动引领张家港高新区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未来青年群体集聚的核心区域,正着力建设以东渡人才港为核心区,创新门户区、文创聚集区、产业制造区为辐射区的功能布局。

“东渡人才港”聚焦新能源、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等“2+2+1”主导产业链,以深化“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导入高端创新要素,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致力打造在苏州、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创新显示度的独具地域特色高品质综合性人才社区样板。

主动回应青年诉求:以人为本

随着95后、00后步入职场,新青年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新时代的青年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物质条件相对优渥,对自我发展有更高期待,对城市的各方面期望也更加多元化。


青年选择租房考虑因素

数据:贝壳研究院

大城市有个“28岁现象”,很多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如果28岁还无法解决落户、买房、交友等问题,往往就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

在这些门槛中,住房无疑是青年最关注的话题。因此,让青年住得好,是苏州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实施“人才乐居”工程,持续增加青年公寓、人才房等保障住房供给,惠及各类人才11.4万人;在全国率先推出针对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的“暖新十二条”政策,建成100余家为来苏求职青年提供免费住宿的青年人才驿站。

不同工作稳定程度下95后青年人在租房时重视各项因素的比例
来源:清华大学&贝壳研究院:2023新青年租住特征调研报告

苏州现有青年人400多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30%。如何吸引更多青年来到苏州,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迅速构建一个由多方参与、多途径提供、租售并重的体系尤为重要。市场需要有效地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以此来减轻新市民、年轻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搭建“一套房、一间房、一张床”多层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

图源: 北京西路瞭望

从“一套房、一间房、一张床”再到人才社区,苏州以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为抓手,统筹谋划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社区建设,人才安居越来越精细化、供给越来越多元化。

人才社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居住、工作在这里,能享受到完善的软硬件配套、畅达的交通、精细的治理、丰富的活动。


独墅湖科创湾人才社区手绘地图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学在独墅湖、创在科创湾,职住一体、宜居宜业,是独墅湖科创湾的鲜明特征。东至星塘街,西至独墅湖,南至东方大道,北至独墅湖大道,总面积11.58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崭新的人才聚合空间——融合各类资源、创新要素,让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全新空间。

独墅湖科创湾

园区正坚持“一湾一岛多点”布局,加快推进“有交流氛围、有多元文化、有事业平台、有宜居生活、有贴心服务”的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

以独特的产业集聚优势、对人才的各种支持政策、人才集成服务的一站平台、多元化的居住选择,对青年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在人才社区,园区以15分钟“创新生活圈”为载体,完善形式多样的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5”创新生活圈体系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文体共享策略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在传统生活圈的基础上,将工作人群的生活需求纳入考虑,按照空间、功能和人群特点,形成3个生活圈和5个工作圈,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分层级、分类型、分区域匹配需求,为的各类人群构建一个便捷、多样的配套设施体系。

活力的城市场景:最好的抓手

仅仅有“设施和空间”远远不够,只有“内容”的成功,才能产生对青年的吸引力。因此,活力的城市场景是最好的抓手。

场景营城则是寻找到城市标签,创造场景,形成满足人需求的场景架设,由此在无数场景和无数需求中,诞生全新的产业模式和经济效应,从城市场景的统一规划构架,最后形成场景城市的跃迁。


粉墙黛瓦,浓墨淡彩,是苏州老城的味道,是吸引青年来到这里的理由。苏州老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标杆般的存在,从历史建筑到当代住宅,风貌都受到严格的控制,一砖一瓦都力图保持原汁原味的古典江南意境。

苏州古城色彩可以概括为:以白为底,以黑为框,青绿水光与灰白石材作辅,植物的四季变化为缀,映衬出一幕幕延承了千年的生活场景,展现着江南水乡特有的宁静温柔又饱含生机的气质。

可见在统一中寻求多样化,构建色彩丰富而和谐的城市色彩,正成为一座城市辨识度的重要场景。


金鸡湖右岸区域(文化水廊)项目

而在环金鸡湖,凝聚着现代经济与多元文化的精华,释放着都市生生不息的澎湃活力。现代气息也是吸引青年来到这里的理由。

苏州中心,是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的聚集地;李公堤,则是千年姑苏城的双面绣······通过实现差异定位和错位发展,避免商业载体深陷同质化竞争和过度“内卷”,持续增强商圈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苏州中心、时代广场、新光天地和李公堤分别致力于面向青年的潮流经济、国际潮流街区、都市青年社交场以及文商旅综合街区展开错位发展,从而充分实现品质商业与多元文化的优势互补。


李公堤

强劲的夜经济,是城市商圈活力指数的重要构成。因此,园区制定了《环金鸡湖夜市规划方案》——贯穿月光经济带、苏州中心和李公堤二期,全面打造国际滨水夜经济聚集区,营造独特夜间消费场景,不断提升城市的开放度与活跃度。

从多样化的生活、工作场景出发,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业态功能、建筑特色等提出差异化、定制化的引导要求,通过商业繁荣策略、文体共享策略、医疗国际化策略、教育品牌化策略等四项供给策略,以场景塑造的方式打造有活力、有魅力、有引力的公共设施空间。

此外,基于城市功能区、生态基质,结合现有公园基础,苏州以山水绿地湿地等生态基质为纽带,创造“公园+”场景,积极构建“自然山水园中城”生态空间,全面开展城乡公园“三环”分级体系建设,极大地带动城市生态更新,推动城市公园由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出户外。

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创新要素的聚合


青年创业动机统计示意图

数据:人力资源部《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


青年对工作与兴趣的各种态度占比

数据:新周刊《 新青年生活方式报告》

对于青年群体而言,来到一座城市,就业机会是首要需求,也是城市最大的吸引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城市首先要从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特色、就业创业支持等方面下功夫,吸引青年前来就业创业。

研究表明,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他们更关注高聚集度的创新要素、高混合度的空间功能、高密度的交往空间和低成本的办公空间。

人才因良好的城市产业基础而汇聚,创新要素集聚能吸引一大批“追随者”共同筑梦。苏州围绕高等级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截至目前,苏州拥有省级以上孵化器181家,其中国家级76家,位居全国首位。拥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424家,其中国家级81家,位列全省第一。


"工业上楼”模式具备容积率高、产业轻型、功能混合的典型特征,以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无处不在的交流空间,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以园区合创产业园为例,在生态共融和共享居住的理念下,集研发、办公、加工、生产于一体,致力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基地。建筑的功能和内部空间更加弹性可变、复合和灵活,园区内的楼宇可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发生变化。

同时,青年人才渴望更高密度的交流交往空间。可以在咖啡馆、图书馆,在公园的草地上,去交流去碰撞,迸发出更多思想的火花。

为相关的创业青年提供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空间也尤为重要。

M+金狮“校园里”设立了金狮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定制了小面积私密化办公空间,大大减少创业初期的成本。随着咖啡轻餐、潮流商业等办公配套的引入,构建创业服务生态圈,助力青年开启在苏州创业的新篇章。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青年与城市共成长,催生城市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

总的来说,立足城市规划、空间的建设和供给三个角度,城市应保障青年住有所居、帮助青年创新创业、打造青年喜爱的城市场景、引领青年先锋价值。只有这样,城市与青年才能“双向奔赴”,共荣互促形成良性互动,助推青年奋进有为,更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