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桂枝汤的32个加减方及其临床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桂枝汤的32个加减方及其临床应用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2489438_121946650

桂枝汤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基础方剂之一,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它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广泛应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桂枝汤的加减方更是丰富多样,能够针对不同的病情和症状进行灵活运用。

桂枝汤的加减方及应用

  1.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桂枝汤方减量加葛根。主治表虚证兼项背强痛,挛急不舒。多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日久不愈、顽固性荨麻疹、毛囊炎、落枕、虚寒胃痛、神经性头痛、颜面神经麻痹、面肌抽搐、原发性眶上神经痛、高血压、动脉硬化伴有头痛、项强等,此方对痢疾初起或急性腹泻兼见桂枝汤证者,亦可加减应用。

  1.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桂枝汤加附子。主治表阳不固,外感风寒。症见恶风,漏汗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及寒疝,腹痛,手足厥冷,身痛不仁。多用于治疗产后漏汗、阳虚漏汗、大汗亡阳、腹痛、寒疝、风寒湿诸痹。

  2.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主治风湿痹证。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小儿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具有阳虚津伤证者。

  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主治宿有喘疾,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多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小儿肺炎后期、迁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病证。

  4. 桂枝新加汤(《伤寒论》):桂枝汤加芍药、生姜各一两,加人参三两。主治气阴两虚兼寒凝之恶寒发热,汗出,身疼痛,脉沉迟。多用于治疗年老体弱之流感及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属于体虚感受风寒湿邪者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虽然没有外感,但时有微寒,时而微热,气短多汗,饮食少,睡眠差等证。

  5. 桂枝加桂汤(《伤寒论》):桂枝汤原方加重桂枝用量。主治阴寒内盛,心阳素虚;或汗后感寒;或过汗伤阳,心气不足,引动下焦肾间水寒之气乘阳虚上冲而发的奔豚证。多用于治疗气上冲胸之奔豚气、呃逆,预防和治疗冻疮。

  6. 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桂枝汤倍用芍药。主治太阳中风证误下,阳邪转属太阴,中焦气血失和,发热恶寒,自汗,腹满时痛,喜按,下利。多用于痢疾、慢性泄泻、拘挛、历节痛风、坐骨神经痛、胃痉挛、肠痉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溃疡病等属于脾胃不和者,有一定作用,也可用于治疗产后乳腺炎。

  7. 桂枝去芍药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主治胸阳虚损不振之胸满,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脉促。对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属于胸阳不振者,可酌情加减应用。

  8.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主治胸阳虚甚之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胸满,脉促或微,微恶寒。多用于治疗风寒偏重的痹证。

  9.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主治心阳虚之心悸,惊狂,卧起不安,胸脘满闷,气冲脐下悸。多用于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属于心阳虚者。

  10.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加龙骨、牡蛎。主治阴阳两虚,男子遗精,女子梦交;小腹弦急,外阴部寒冷,目眩,发落,脉芤迟。多用于治疗失眠、阳痿、遗精、多汗、盗汗、心律不齐、遗尿、低热。

  11. 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桂枝汤重用芍药加大黄。主治太阳中风证误下,表证未罢,兼腹满实痛,拒按,大便秘结。多用于痢疾、荨麻疹及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而见腹满痛,大便秘结等。

  12. 桂枝加黄芪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加黄芪。主治阳气虚弱,水湿潴留肌肉之黄汗病及黄疸虚证。多用于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汗出症。

  13.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桂枝汤去生姜,倍用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冷,麻木,甚至青紫,恶寒,腹中冷痛,或腹中拘痛,或寒入经络,肩、腰、腿、足及其他部位冷痛,脉细欲绝。多用于治疗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4. 瓜蒌桂枝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加瓜蒌根。主治身体颈项强急,俯仰不能自如,头痛,发热恶风,汗出。多用于治疗落枕、颈椎病、面肌抽搐等属于风寒外束,筋脉失养所致者。

  15.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倍生姜,去甘草,加黄芪。主治血痹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紧涩。多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末梢神经炎、雷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周期性麻痹、颈椎病、面神经麻痹、肩关节周围炎、原发性脑萎缩等。

  16. 小建中汤(《伤寒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主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痛减;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虚劳阳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多用于病后、产后及久病虚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

  17.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桂枝汤重用芍药加饴糖、黄芪。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病情较小建中汤为甚。多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冠心病、慢性肾炎、长期低热、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前便血等。

  18. 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加乌头。主治表里俱寒,营卫不和,腹痛,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遇寒则急,手足不温或麻木不仁。多用于治疗寒疝、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及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盆腔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19.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去大枣,桂枝、生姜增量,更加附子、白术、防风、麻黄、知母,可治湿热痹。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支气管炎、麻疹肺炎、肩关节周围炎、深部组织炎等。

  20. 葛根汤(《伤寒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主治外感风寒重证或兼下利。多用于治疗乙脑、流感等病毒感染初期兼表证,对急性结膜炎、中耳炎、颈椎病、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胃肠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等有较好的疗效。

  21. 葛根加半夏汤(《伤寒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半夏。主治外感风寒重证兼呕吐。多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2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吴茱萸。主治气血虚弱、寒邪凝涩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胆石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23. 炙甘草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加人参、麦冬、生地、阿胶、麻子仁。主治心阴阳两虚之脉结代、心动悸。多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大动脉炎、更年期综合征等。

  24. 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去白芍加厚朴、大黄、枳实组成。本方主治太阳表邪未解兼见阳明腑实证。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单纯型肠梗阻等见有发热脉浮、腹满等表里同病者,每多用之。

  25.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本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主治太阳少阳并病之轻者。多用于治疗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癫痫发作等见有太阳少阳证候者。

  26. 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本方为桂枝汤与麻黄汤两方的合剂,更小其剂,只有麻桂两汤总剂量的1/3组成。主治太阳表证,日久不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面赤,无汗,身痒。多用于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疟疾热多寒少、肢体疼痛、体虚或老年人罹患感冒、过敏性鼻炎。

  27. 桂枝二麻黄一汤(《伤寒论》):本方为桂枝汤与麻黄汤二比一用量的合方。主治虚人之风寒郁表轻证。多用于治疗雷诺症、哮喘、顽固性荨麻疹、上呼吸道感染等。

  28. 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桂枝汤与越婢汤二比一用量的合方。主治风寒郁表兼内热之轻证。多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肌肉及关节疼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29.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主治阳虚阴凝,水饮内停之“心下坚、大如盘”的气分病。多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肾下垂、急性肾炎、腹胀、风湿性关节炎、心悸等。

  30.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生姜,加茯苓。主治脐下悸动或心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多用于治疗奔豚、癔症等。

  3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伤寒论》):桂枝汤去生姜、大枣、芍药加茯苓、白术。主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身振振摇,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急性心包积液、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