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愿“孝”不愿“顺”
复旦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愿“孝”不愿“顺”
复旦大学近日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通过对B站、豆瓣、知乎等六大平台的海量数据分析,揭示了青年网民对父母关系认知的显著变化。研究发现,青年一代对父母的情感态度正从情绪化转向理性化,更加重视平等和尊重的代际关系。
公众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嬗变是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面向,集中体现于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成长于国家、社会大变革、大发展背景下的青年一代,正成为影响国家、社会前行的关键群体,成为中国下一个百年征程的生力军。同时,这一群体又正逢知识体系日趋完善、价值观塑造日趋成型、情感心理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整体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转型与代际价值观更替。他们的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更年轻的世代可能具有的价值观演进趋势,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图1 2014-2024年知乎相关提问高频词汇词云图
情感表达转向理性思考
研究发现,青年网民对父母关系的认知从更强烈的情感情绪表达向更理性的深度洞察思考转变。“情绪冲突”型提问下降29%,观点冲突型提问上升57%。青年网民更加理解代际关系背后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也期待通过在网络提问找到解决问题、调和关系的方法,而非只是简单地进行情绪的发泄。
“亲子相处状态”是核心关注点
在评价父母的多个维度中,“亲子相处状态”始终是青年网民评价父母的最主要标准,在所有评价标准中占据一半。这表明,家庭内部的互动模式和情感体验仍然是青年人评价与父母关系的关键因素。
代际价值观差异日益凸显
涉及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占比在十年间显著增加,上升108.6%,成为近年来青年网民最关注的亲子互动主题。在求学、择业、婚恋、生活方式等方面,当父母依照自己的人生轨迹试图给子女提供建议时,往往并不适用,反而增加了亲子之间的隔阂。
对原生家庭影响的关注加深
青年网民对原生家庭影响的讨论日益增多,涉及“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这一主题的提问数量占比从14.0%上升到18.7%。大量讨论聚焦原生家庭能否满足年轻人的情感需求。
“孝”而不“顺”的新代际关系
数据显示,青年网民关注的亲子互动主题中,涉及赡养父母和孝亲观念的问题比例从2013-2018年的6.8%上升到2019-2024年的13.4%。青年一代追求更加平等的代际关系,他们期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单方面接受来自父母的要求和情绪。
这项跨越十年(2014-2024)的大型社会态度调查,基于B站、豆瓣、知乎、微博、小红书、Soul App等六大青年网民聚集的互联网平台的海量数据,通过多模态大数据分析、大规模问卷调查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聚焦精神文化需求、思想需求、情感需求、代际观念、婚姻观念、生育观念、消费观念、对外态度等关键指标,探索中国青年网民的认知变迁趋势。相关研究涉及数十万青年网民用户和数亿条视频、图、文等原生性网络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