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超越视觉的发现之旅,这就是艺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超越视觉的发现之旅,这就是艺术!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99520

"这就是艺术"系列是著名的法国哈歇特图书出版集团推出的艺术普及丛书。近日,由活字文化联合浙江摄影出版社引进出版,共四册。不同于其他艺术入门书,该系列由新生代、艺术史跨界时尚史的学者海莉·爱德华-杜雅尔丹操刀,遴选艺术史上至为关键的人物、画派以及引人入胜的主题。


不同于其他艺术入门书,“这就是艺术”系列由新生代、艺术史跨界时尚史的学者海莉·爱德华-杜雅尔丹操刀,遴选艺术史上至为关键的人物、画派以及引人入胜的主题。例如最具传奇色彩的天才艺术家达·芬奇;一位需要重新加以审视的“现代艺术家”格列柯;现代人的小型精神避难所——猫,以及构成艺术视觉的基本元素颜色——黑色等,这些丰富而亮眼的主题,成为串联起艺术史的介质。每册精选40幅精选佳作,辅以丰富的信息模块:年表、地图、图表,轶事、语境、影响等,是一套时尚而深刻的艺术入门手册。

如果说画面是艺术的A面,透过细读图像,我们期待抵达艺术的B面,发现那些深隐在画面轮廓结构深处的丰富含义。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全才的代表,他是充满好奇的思想家,他想让人骑自行车飞上天空,甚至借助装置潜入水底。他像一个穿越者,带着神秘的作品频繁闪现于今天的世界。即使如此,我们对他的了解,却止于有限的一点画外线索、谣传和八卦。从为他专门写过论文的弗洛伊德到从他的素描中获取灵感的约瑟夫·博伊斯,还有深入分析过他的美学观念的保罗·瓦莱里,都让我们本来就不甚了解的达·芬奇变得越发神秘。他究竟是完美主义者、拖延症患者,还是永不满足之人?

吉内薇拉·班琪肖像
1474—1478年
油彩、蛋彩、木板
美国国家艺术馆,
华盛顿


在佛罗伦萨的传统中,女性被描绘成侧面像。这些肖像把女性凝固在一种浪漫的幻想中。达·芬奇决定把吉内薇拉·班琪画成四分之三正面的半身肖像。此前,这种画法仅限于男性。
就这样,达·芬奇给自己的女性肖像赋予了新维度,他向我们发出解读人物灵魂的邀请。


格列柯,一位狂妄自信的西班牙天才。在成为现代画家热捧的灵感源泉之前,他完全被世人遗忘,甚至遭到蔑视。他的重生来自于之后那些现代艺术家,他们对格列柯强劲的线条和超前的表现主义风格痴迷不已。从那以后,格列柯成为世人眼中西班牙最杰出的绘画大师。即使如此,他依然是一位无法被归类的画家。

文森佐·阿纳斯塔吉肖像
1575年
布面油画
弗里克收藏,
纽约


格列柯描绘了一个身穿铠甲的文森佐·阿纳斯塔吉,他神情骄傲而庄重。画家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戎装,因为此处最为重要的不是这个人的心理状态,而是他的身份。模特的躯体成为政治性和象征性的符号。这种象征意义通过画家对服饰的细腻描绘得以凸显:深绿色的天鹅绒衬托以金色的刺绣。格列柯并没有对主角做出太多理想化的处理:文森佐·阿纳斯塔吉依然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灰白的头发和被晒红的鼻子。作为背景的装饰毫无浮夸之气:这是一个普通的房间,甚至略显朴素,只有画家添加的帘布为画面带来一抹戏剧性的色彩。

猫,是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缪斯。从德拉克罗瓦到高更,还有马奈、 雷诺阿和瓦洛顿,众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曾创作过以猫为主题的作品,文学作品也不例外,波德莱尔、莫泊桑、皮埃尔·洛蒂……猫是神秘、灵性和自由的代表,已然成为艺术世界探索生命、灵魂和存在的重要母题,也是现代人的小型精神避难所。

黑猫海报
泰奥菲尔·亚历山大·斯坦伦
1896 年
石版画
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洛杉矶


斯坦伦的《黑猫》是巴黎的象征,与埃菲尔铁塔齐名。在成为纪念品商店里常见的商品之前,它曾是“美好年代”时期一家著名歌舞厅的标志。

19世纪中叶,在浪漫派手中,家猫或者说黑猫,终于重拾了往日的荣光。它与20世纪巴黎波西米亚生活息息相关。是一文不名的艺术家和形单影只的作家最为理想的伴侣。猫如其主,既是社会的一员,又游离在社会的边缘,昼伏夜出,神秘莫测。


早在远古时代,黑色就陪伴着人类,它既是富有诗意的原始岩壁艺术的亲密伙伴,也是一个我们看得到却不太了解的混沌宇宙的基调。黑色吸收了光谱中的所有颜色,是现代和当代艺术的万全之色:是象征哀悼与未知的黑色,是令胎儿心安的母腹中的黑色,也是那条时髦、惹眼、诱人的黑裙的黑色。黑色借助虚无向我们讲述了一切,既私人又普世。

艺术家母亲肖像
(又名灰与黑的协奏曲1号)
惠斯勒
1871 年
布面油画
奥赛博物馆,巴黎


有些人物形象深入集体想象,并成为崇拜的对象。就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詹姆斯·阿伯特·麦克尼尔·惠斯勒的母亲肖像也成了这种崇拜的一部分。


但是,这幅肖像画绝非致敬传统的作品,而是对一种现代新画法的摇旗呐喊。其实,惠斯勒并不只是想画母亲的肖像,艺术家想要尝试的是描绘出灰色和白色的细微变化。他让母亲参与到了这种尝试中,与墙上那幅木刻版画《泰晤士的景致》形成呼应,相同的线条,相同的色调。惠斯勒的母亲成了一件艺术品中的艺术品。有的人则说他的母亲就是一件静物。

达·芬奇、格列柯,从猫女神巴斯特到新波普猫,从拉斯科洞穴到梵塔黑,它们既是主题,也是主角,它们代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它们跨越了文字、文化和时空,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