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革 大民生丨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改革书写新篇章
微改革 大民生丨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改革书写新篇章
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难题,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改革,通过优化办学模式、创新教师管理、构建协同育人体系等多维度举措,致力于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环境,赢得了家长与学生的广泛赞誉,并荣获多项国家级教育荣誉称号,包括全国青少年运动促进健康创新示范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以及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创新办学模式,集团化、贯通式与阳光招生并行
奎文区在办学模式改革上迈出坚实步伐,通过三种创新模式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深化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组建了9个教育集团,涵盖19所成员学校,占奎文区中小学半数以上。通过制定严格考核办法,推行多样化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内部管理、招生、师资、课程、教研及教育资源的全方位共享,部分教育集团还达成校舍共享,有效缓解了“择校热”现象,薄弱学校在校生数量显著增加,其中育英学校初中部增幅近30%。二是创新初高贯通培养模式,鉴于奎文区内无区属高中的现状,积极与城区高中合作,建立7处贯通培养基地,引入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拓宽道路。同时,设立音体美等特色人才培养基地,结合体育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区内学校与市体校合作,实现“一校一特色”,高中录取率逐年攀升,潍坊十中贯通培养班重点高中录取率翻倍。三是落实“阳光招生”,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通过多种创新入学方式,如中小学共同体直升、九年一贯制学校直升等,有效化解二孩入学高峰,2023年为15所学校设置入学缓冲区,惠及1400余名新生,招生投诉大幅下降。此外,奎文区还积极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非奎文户籍学生占比达35.63%。
革新教师管理,轮岗、考核与职称评聘优化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奎文区在教师管理一体化方面着力构建三大机制。一是优化交流轮岗机制,设立多种校内岗位与交流路径,鼓励骨干教师向重点发展区域流动,近三年有261名教师参与轮岗,其中骨干教师占比80%,有力促进了优质师资的均衡分布。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建立跨学段绩效工资增量与自主分配体系,突出课时与教学实绩导向,同步实施教师减负政策,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三是健全职称评聘机制,下放职称评聘自主权至学校,弱化论文等传统评价指标,强化师德、课时量、育人成效等核心要素,同时设立教师流动奖励政策,惠及192名教师,其中2名班主任直接晋升副高级职称,13名骨干教师获得高一级职称推荐。
协同育人升级,家长学校、课程与保障体系协同
奎文区构建协同育人一体化体系,通过三个维度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一是建立以家长学校为核心的工作体系,率先成立实体化县级家长学校,组建专业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包括专职人员、特邀专家及千余人的讲师团队,为奎文区128所学校及家庭提供定制化服务,已开展260余次授课。二是推出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依据家长对不同学段孩子成长的关注点,研发精品课程并荣获教育部、省教育厅优秀课程。针对家长常见教育难题,成立心理干预团队,开通35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团体与个体辅导,服务2000余人次。同时,创新推出“家长夜校”“育人锦囊”等学习模式,并上线400余节音视频课程,与电视台合作推出直播栏目,单期最高浏览量超4000万。三是创建以多方协同为支撑的保障体系,制定家庭教育五年规划,明确多部门职责,创新家长学校融资模式,聚合各方资源,接受大量捐赠用于教育发展。此外,连续举办五届“家长节”,第五届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达186万,媒体报道浏览量超3700万,为家长交流与孩子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
潍坊市奎文区的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改革,不仅在制度创新上取得突破,更在实践中显著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与公平性,助力教育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