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冷知识:王朝的灭亡,从失业开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冷知识:王朝的灭亡,从失业开始!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0051134_121187849

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古代农耕社会,土地兼并导致的失业更是王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明朝嘉靖年间改稻为桑和崇祯时期财政危机两个案例,揭示了失业问题如何一步步导致社会动荡和王朝覆灭。

改稻为桑:政策失误引发的社会危机

以明朝为例,嘉靖皇帝推行的改稻为桑政策导致无数人失去土地。失去土地的百姓有的选择落草为寇,有的则与倭寇同流合污,这正是嘉靖以后倭寇盛行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失业问题本质上就是生存问题,而人的生存需求是超越一切的。

例如,当时有个叫常盛的百姓,原本依靠几亩良田维持生计。但朝廷强制实行改稻为桑后,官吏们通过放水淹田、引发灾荒等手段,低价勒索土地。常盛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坚守骨气看着家人饿死,要么加入倭寇以求家人保全。这个选择题揭示了在生存压力面前,大多数人的无奈与艰难。

骨气与生存:一个永恒的矛盾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世界上有朱自清这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但大多数人并非如此。为了骨气而饿死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忍受贫困。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当一个王朝的臣子们满口仁义道德、忠君爱国时,不妨想想如果剥夺了他们的俸禄会发生什么。李自成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崇祯时期,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进行改革的结果是李自成等人失去生计,同时几十万效忠皇帝的边军也因军饷问题失去民心。更严重的是,崇祯的敛财政策激发了百姓的反抗情绪。

一个王朝如果同时爆发多个农民起义,就绝非偶然。高迎祥、张献忠等人的起义表明,起义的爆发靠的不是几个野心家,而是数十万不顾生死的义军。就算孙传庭能够剿灭李自成的大军,依明朝的贪婪,还会有无数人成为第二个甚至第三个李自成。失业的表面现象是没有工作,但本质就是贫穷。从这个角度看,戚家军和边军的拖欠军饷也是属于失业的一种。

权贵与统治者的困境

崇祯最大的问题在于他的幼稚,他以为弥补财政亏空就能转危为安,却低估了权贵们的贪婪。今年还上一千万两,明年权贵又弄出两千万的亏空,如此周而复始,最终只能走向灭亡。崇祯到死都没有看到本质问题,他只看到文人误国这些表面现象,这才是一个皇帝的可悲之处。或许崇祯是权贵里面最优秀的,但他却是所有皇帝里面最不称职的。

古往今来,一个王朝失业如果超过三分之一,那么这个王朝是必亡的。因为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处在失业的边缘,也意味着所有的财富都流向了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口。这也就是古代一些皇帝动不动就网罗罪名杀害权贵的原因。因为在百姓和权贵的利益面前,统治者必须做出取舍,维护百姓的利益就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当然,并不是每个统治者都很聪明,比如崇祯,他选择壮大权贵的数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刑罚与社会危机

但崇祯忽略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权贵的数量再多,能超过百姓的数量吗?如果权贵的数量多于百姓,那还能叫权贵吗?二是权贵的这些支出从何而来?如果处理不当,最终都会导致失业问题。最终,明朝也开始了灭亡的命运。

其实,古往今来除了秦朝是因为刑罚残酷导致自己灭亡外,其他王朝几乎都是失业导致的灭亡。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以身试法,如果这个人真的敢于拼命,只能说这个环境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更可怕的是,这些爆发的人背后,是无数等待爆发的隐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