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太惊艳!中国古建筑中濒临失传的彩画纹样,终于被复原出来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太惊艳!中国古建筑中濒临失传的彩画纹样,终于被复原出来了

引用
三联生活周刊
1.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20517

中国古代建筑彩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秦汉时期的简单保护性涂装,到明清时期的金碧辉煌,彩画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代的复原工作。

年后复工的第一个周末,一位朋友约在银河SOHO附近见面,不料朋友临时处理工作,迟到一个小时,他只好在附近转悠,转进一个胡同,发现了一座寺庙。看了庙门前的介绍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经过修缮去年才开放的“京城最大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智化寺

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建筑风格保存着宋代向明清过渡的明显特征,对于研究明代木构建筑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除此之外,智化寺里还有两宝,一是佛乐,二是建筑彩画。此番修缮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复原梁枋和天花上剥落的彩画,让今人能有机会重睹大明华彩。


智化寺藏殿藻井 图:视觉中国

到底什么是彩画?它和绘画有什么区别?

彩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功能是装饰与彰别。通过线条与色彩的高妙组合,赋予建筑以锦绣华服。彩画的纹饰母题主要源于秦汉以来的中原装饰传统,以及魏晋以来随着宗教传播和民族融合而引入的新元素。

东汉张衡《西京赋》描写秦始皇咸阳宫“木衣绨锦,土被朱紫”,将建筑彩画比喻为宫殿的锦绣华服。其实,彩画最初的实用功能,就是为了满足木结构防腐防蠹的需要,用矿物颜料等刷饰在木构件表面,相当于为建筑“穿”上了一件衣裳。

彩画如锦绣木衣,本质是“装銮”,其赋色旨趣与绘画迥异。绘画的用色不拘程式,随其所写,或深或浅,千变万化,任其自然。而彩画善用“叠晕”“间装”等手法,以求“轮奂鲜丽,如组绣华锦之纹”的装饰效果。


彩画实例

除了保护木构、美化装饰,在古代,彩画还有区分等级的功用,这种区分既体现在色彩上,也体现在图案上——

色彩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早在奴隶制社会就成为统治阶级“明贵贱、辨等级”的手段,西周统治者提出“正色”(青、赤、黄、白、黑)和“间色”(两种或以上的正色调合而成的颜色)的概念。

《榖梁传·庄公二十三年》“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建筑彩画已与社会等级紧密结合起来。

最初彩画的图案是比较简单的,后来逐渐和审美相结合,变得丰富复杂起来。

伴随建筑的发展,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彩画也不断演变,其美学追求经历了:先秦的简洁浑朴,唐宋的庄丽静雅,明清的金碧辉煌,有其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审美取向变化的历史脉络。而彩画演变由简单到繁复,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这一进程在《营造法式》彩画制度中有所透露。


“故宫本”《营造法式》

成书于北宋晚期的《营造法式》是古籍中最完备的一部建筑法典,也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必读之书。书中有一章《彩画作》,详细记载了彩画样式。《营造法式》彩画上承大唐规范,下启元明制度,是彩画艺术史上超迈时空的经典,体现了宋代皇室追求优雅浪漫的唯美情怀。

《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将彩画概括为五种类型:

其一,五彩遍装,为冷暖相间、纹饰华丽的上等彩画;

其二,碾玉装,冷色调上等彩画;

其三,青绿叠晕棱间装,冷色调中等彩画;

其四,解绿装,暖色调中等彩画;

其五,丹粉刷饰,暖色调下等彩画。

此外,还有按一定比例组合不同类型的“杂间装”。

不过流传下来的早期版本均为黑白线图且图样失真,对于书中所记录的当时华彩,今人一度只能靠想象填补。


五彩装斗栱(永乐大典本)

《营造法式》的彩画纹样题材丰富,涵盖锦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云纹等,自宋代哲匠的心底涌流而出,绽放为从容曼妙、高风雅致的艺术之花。

植物纹包括海石榴花、太平花、宝牙花等,多枝条漫卷、花叶相随,充满浪漫气息;动物纹则有龙、飞禽、走兽之类,皆为祥禽瑞兽;人物纹包含飞仙、骑跨仙人、牵拽仙人等,多为佛道神话人物,容丽神丰;其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是锦纹,因具有严谨规整的几何结构线,呈现出鲜明的秩序感和肌理感,根据构成特点,可再分为花纹锦、琐纹锦、曲水锦和净地锦四种。


梁思成40年代复原的“方胜合罗”彩画草图

1925年,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修习建筑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寄来的一本书,正是李诫所著的这部《营造法式》。梁启超先生评价此书“义例至精,图样之完美在古籍中更无与比,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

收到书的梁思成喜忧参半,忧的是这部传世巨著像天书一样难懂。到了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伊始,梁思成即以解读《营造法式》为工作重心,开启了中国古建史研究的新篇章。


1963年梁思成“宋《营造法式》注释序”(未定稿)

《营造法式》彩画研究一直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自梁思成先生以来,经几代学者努力,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距图样全面、准确的复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正高级工程师陈彤先生,致力于中国古建法制与唐宋彩画的研究,研习《营造法式》逾十载,历时12年,创作了这部**《中国古代建筑纹样——<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典》复原200多幅古代建筑纹样,为我们深度揭秘彩画的“真面目”**,根据图样标记色彩规律,结合北宋时期彩画实例,再现风雅宋韵。

彩画复原之难,下足功夫

研究原书

全面解读原书,把握纹样设计原则与木构之间的关系。


故宫本《营造法式》书影

还原线图

以最善本——故宫藏清初影宋钞本《营造法式》彩画图样为基础,深入研究北宋皇陵线刻的艺术规律,还原纹饰的基本造型,推定细节的比例尺寸。


陈彤老师修复后的彩画样式

纹样配色

根据北宋时期的彩画实例,解读图样中标注色彩的规律。


北宋彩画实例

调查文物资料

广泛调查宋代装饰实物例证与相关图像史料,体悟北宋装饰的精神气息和艺术规律。


北宋文物资料

提高美学修养

长期积累、坚持不懈,功夫在诗外,关注彩画背后的哲学、美学、宗教等因素,理解宋代美学的内在精神。有时候一幅稍复杂的彩画,从刚开始的构思,到绘图、配色,再到打磨、最终定型,要经历两三个月的时间,有同事甚至戏称陈彤是故宫古建部的“扫地僧”。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种匠人精神实在令人动容!


陈彤手绘北宋皇陵线刻纹研习草图

适宜人群广泛,细节感人

对古建爱好者

可以了解彩画的发展简史,从西周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一目了然;


敦煌莫高窟217窟(盛唐)藻井复原图

可以直观看到彩画色谱、构件名称等,即使你是刚入门也能看得懂;

斗栱构件名称

可以收藏7大类彩画纹样,200多幅高清复原图,每一幅都构图精细、惊艳逼人;

更有“释名”“纹饰”“色彩”三个角度的详细解读,带领大家深层次感受宋代庄雅静丽的美学风格;


“释名”“纹饰”“色彩”三个角度解析

北宋晚期,各种各样的锦纹被吸收到建筑装饰中,在这本书里你能近距离看到不曾注意的细节领略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之美。疏密有致、活泼动感的花纹锦,细密沉静、富有韵律的锁纹锦,三维效果的曲水锦,在唐宋时期贵族妇女中十分流行的净地锦,这本书中都有呈现。


《中国建筑纹样》内页展示

最令人震撼的是,作者复原了中国仕女画神品——《捣练图》。画中12位仕女的16幅服饰细节,都被一样一样地还原了出来,图案精妙、色彩雅丽、气韵灵动,令人叹为观止!汉服爱好者可据此复原唐制汉服,将大唐风采穿在身上。


《捣练图》复原纹样

对设计爱好者、传统纹样爱好者

这是一个纹样素材宝库,你不仅可以通过纹样,学习背后的文化知识,

更可以提高审美,把它运用到设计之中。

装帧设计“五易其稿”

“三次打样”,收藏感极强

“世界最美的书奖”获得者潘焰荣操刀设计,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经历一年多时间的反复沟通和精心设计后确定了这本书的最终基调:

用纸必须是柔的,这样才能体现线条的美感;


用纸效果

开本要足够大,图样的效果才能出得来;

传统的装订方式,内页为筒子页;

整体要简约雅致,体现宋式美学,兼具现代感。


装帧设计效果

当你打开这本书时,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曾经在亭台楼阁上熠熠生辉的彩画,更能在纸张间,触摸到一千年前庄丽静雅的大宋风华。


书籍整体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