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虹贯日:从历史传说走向科学解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虹贯日:从历史传说走向科学解释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06/11/38200191_1146134667.shtml

“白虹贯日”这一自然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出现在《史记》等历史典籍中,还与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傀等著名历史故事紧密相连。本文将从历史记载、文化内涵和科学解释等多个维度,为您揭示这一神秘现象的真相。

“白虹贯日”一词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指白色的长虹穿过太阳,形容异常的现象;古人以为这种变异的天象,是人间君主遇害或英雄精诚感天的征兆。

史籍记载

在两汉·刘向的《唐雎不辱使命》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记载:“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南齐·萧子显《南齐书.褚渊传》记载:“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氏亡微也”。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记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唐·房玄龄《晋书·天文志》记载:“咸康元年七月,白虹贯日。二年七月,白虹贯日。自后庾氏专政,由后族而贵,盖亦妇人擅国之义,故频年白虹贯日。”

唐·沈彬《结客少年场行》:“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仇归。”

历史故事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秦国即将吞并全部六国,燕国危在旦夕。燕国的太子丹与秦王赢政有旧仇,担心秦国灭了燕国后,自己没有好下场,于是千方百计想阻挡秦国的进攻。当时秦国的军事实力远非燕国所能比,于是太子丹想出了一个派勇士刺杀秦王,以期打乱秦国阵脚的主意。

太子丹的太傅鞠武,认为太子丹的主意并不可行,但是又没有办法阻止,于是便向他推荐了一位智谋深远的燕国处士田光,建议太子同田光具体商讨之后再决定是否应该采取行动。谁知田光听完太子丹的叙述之后,不但表示赞成,还向他推荐了一位当时著名的勇士荆轲。太子丹便向荆轲坦陈了自己的设想:

“我准备派您出使秦国,给秦王献上丰厚的礼物。秦王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一见有利可图,就一定会接见您。这时,您就可以上殿接近秦王,然后可以伺机挟持秦王,迫使他答应把侵占各国的土地悉数归还,并撤退军队。如果能这样,那是再好不过的结果。如果秦王不答应,就马上杀了他。希望壮士您能为我出力。”

荆轲答应去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他带着装有秦王追捕的逃亡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匣和裏有锋利的徐夫人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匣上路了。荆轲踏上出使行刺之路后,太子丹命人观察天象。这时天上有一道白虹,但没有贯穿太阳。(古时认为虹象征臣,日象征君,白虹若能贯日,则预示臣行刺君能够成功,没有贯穿,则预示不能成功。)太子丹顿时忧心如焚,垂头丧气地说:“看来,我们的计划要失败了。”

在秦国的朝堂之上,荆轲献上地图,趁秦王展开地图之时,一把夺过已经露出来的匕首,准备胁持秦王。荆轲乘机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结果没能刺中秦王,反而被乱剑斩死。

聂政刺韩傀

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与韩国宰相侠累结仇,就逃到了濮阳,听说聂政专为人排忧解难,就与聂政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请求聂政为自己报仇。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两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

聂政在母亲亡故三年后,独自一人提剑去韩国都诚阳翟,碰上了白虹贯日的天兆异象,刺杀侠累于台阶之上,又杀了侠累的护卫几十人。因害怕连累和自己长得很像的姐姐,就自毁面容,掏了双眼,最后自杀身亡。而她的姐姐过来认得是她弟弟的尸体,痛哭万分,最后撞死在她弟弟的尸体跟前。

寓意引申

战国时燕国的荆轲奉太子丹的命令刺杀秦王的时候,韩国的聂政刺杀相国韩傀的时候都有白虹贯日。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行动,就会发生这种天象。后人遂以这种天象谓壮大之举、正义之象。也用来形容义士抗击暴君的壮举,或用来形容最高统治者面临危险。后引义为有较大变革发生之前上天所降示的吉凶之预兆。

大气光学现象

从科学角度来讲,天上白色长虹穿日而过绝非出现什么不平常或不平凡的人与事,而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其中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虹”实际上不是我们常见的雨过天晴后的“彩虹”,而是一种天象——晕,它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卷云、冰雾等)对日光或月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光学现象。

古代科学落后,认为虹的产生是很神秘的现象。有人认为是天龙现身,在空中饮水,有人认为是天子德高,上天施恩,大吉大利等,其实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而“晕”的产生虽然也是由于太阳光线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和折射所形成的,但它与虹所出现的位置不同,它与太阳出现在同一侧,所以就可以“贯穿”太阳。还有晕的形状很多,如呈环状、弧状、柱状或亮点状等。晕还分内晕与外晕两种,常见的是内晕,它的色彩鲜明,但颜色顺序与虹刚好相反,“虹” 是内紫外红,而“晕'是内红外紫。外晕的颜色顺序虽与内晕相同,但色彩不鲜明,亮度较弱,往往只能看到白色光环。

综上所述,“白虹贯日” 现象的出现绝非是一种迷信所说的凶兆将临,说是一种坏天气到来的征兆才是科学的说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