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时间,20本书,最后剩下这5本必读投资理财书单
2年时间,20本书,最后剩下这5本必读投资理财书单
在过去两年里,我完成了50本书的阅读,其中包括20本投资理财类书籍。这些书的内容质量都不错,值得推荐给大家。以下是其中的20本,我已经按照五星评级系统进行了评分。
- 《巴菲特之道》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美) ☆☆☆☆☆
- 《价值》张磊 ☆☆☆
-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美)☆☆☆☆☆
- 《一个投资家的20年》杨天南 ☆☆☆☆☆
-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小弗雷德 (美)☆☆☆
- 《高财商孩子养成记:人人都能学会的理财故事书》艾玛·沈(港) ☆☆☆
- 《齐俊杰看财经》齐俊杰 ☆☆☆☆
- 《戴维斯王朝》约翰·罗斯柴尔德(美) 杨天南(译)☆☆☆☆
- 《小狗钱钱》博多·舍费尔(美) ☆☆☆☆
-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彼得·林奇 约翰·罗斯查尔德 (美)☆☆☆☆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沃伦·巴菲特 (美)☆☆☆☆
- 《金钱心理学》摩根·豪泽尔(美)☆☆☆☆
- 《超级强势股》肯尼思·L·费雪(美)☆☆☆☆
- 《纳瓦尔宝典》埃里克·乔根森(美)☆☆☆☆
- 《耐心的资本》维多利亚·伊凡希娜;乔希·勒纳(美)☆☆☆
- 《非对称风险》纳西姆·塔勒布(美)☆☆☆☆
- 《财富创造的七种资本》约翰·克里斯蒂安森(美)☆☆
- 《无限投资》托比·马西斯(美)☆☆☆
- 《股市真规则》帕特·多尔西(美)☆☆☆☆☆
- 《您厉害,您赚得多》方三文☆☆☆☆
以上20本书总体质量都不错,其中有我最喜欢的5本书:《巴菲特之道》《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一个投资家的20年》《股市真规则》《您厉害,您赚得多》,除了最后一本四星级,其他的都列入了我的五星级必读书单,重点推荐给大家。
《巴菲特之道》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美)
现在讲巴菲特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毫无价值,最多可以当做人物传记看个热闹。
要说真正能把巴菲特投资思想写清楚的,一定是美国作家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的巴菲特系列,再加上杨天南作为本书的翻译,他是既有语言功力,又深谙投资之道,更是为本书锦上添花。
本书写在《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之前, 重点是介绍巴菲特投资理念的,而那本书则更像是实操指南。
本书首先回顾了巴菲特的在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经历,包括他师从格雷厄姆、费雪,以及最后认识的亦师亦友的查理·芒格。
格雷厄姆给予了巴菲特投资的知识基础——安全边际,以及帮助他掌控情绪以利用市场的波动。
费雪教会巴菲特更新的、可执行的方法论,让他发现长期的优秀投资对象,以及集中的投资组合。
芒格帮助巴菲特认识到购买并持有好企业带来的回报。
全书的精华部分是作者总结出来的有关巴菲特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 包括:
1、企业准则: (1)企业是否简单易懂?(2)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3)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2、管理准则: (4)管理层是否理性?(5)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6)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3、财务准则: (7)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盈利。(8)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9)寻找具有高利润的企业。(10)一美元原则: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4、市场准则: (11)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12)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本书后半部分,还运用了9个具体案例以说明巴菲特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投资准则,以及如何建立投资组合,当然这部分内容《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一书中也有详细介绍。
最后,本书讲述了市场常见的心理学问题以及耐心的价值,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自身的非理性,坚持长期范围内做正确的事。
总结一下,尽管本书的主题是投资,但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够理解和应用巴菲特的原则,使得投资者对自己投资行为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同时,书中还传达了许多生活和决策机制的智慧,强调了耐心、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是一部相当完美的投资类书籍。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美)
在《巴菲特之道》后,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又出版了这本《巴菲特的投资组合》,这两本书一脉相承,结合起来看更容易理解。
本书最大的理念冲击就是集中投资。
因为,现代投资理念是就是多元化投资,不管是主动型基金还是指数型基金,管理人的目的都是通过多元化去降低风险。
而在巴菲特看来,多元化意味着业绩平庸,是不可能产生杰出回报的。
当然也有人会说,巴菲特不是说过,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普通投资者最好就是投标普500指数,将来他的孩子也会这么投。
但事实上,那不过是矮子里面挑将军的做法,并不是最优选择。
巴菲特提倡的其实是集中投资,也就是当又好又慢的球出现时,用尽力气全力一击,而不是每个看着还行的球都要挥棒。
所以,巴菲特所认为的最好投资组合,是强调在大概率事件上下大注的集中投资组合,而不是在充满各种可能的概率事件上押上同等分量的筹码的组合。
文中还列举许多投资家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投资回报情况,最终发现将投资组合集中于少数高概率对象上,不仅可以减少风险,而且有助于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接着,本书又重点讲述了巴菲特是如何利用三大准则找到好公司,当然这些准则在《巴菲特之道》那本书里都有详细的解读。
本书另外扩展的重要问题就是关于获胜的概率问题,里面重点提到的就是凯利优化模型:2p-1=x。在这个公式中,2倍的获胜概率减去1等于一个人应该押上的资金比例。
总结起来,巴菲特的投资过程有八个步骤,包括:1、视股票为企业;2、扩大你的投资规模;3、降低投资组合换手率;4、使用不同衡量业绩的标尺;5、学会概率思维;6、懂得误判心理学;7、对市场预测视而不见;8、等待最佳击球机会。
《一个投资家的20年》杨天南
杨天南是前面两本书的翻译人,同时他还有个身份就是著名的投资家、金石致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
《一个投资家的20年》记录了杨天南从2007~2015长达8年在某杂志上的专栏撰文和投资实录,以他20年的投资经历,详细记录并分析了他在股市中的操作策略、投资理念以及心路历程。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语言流畅,富有文学性和思想性,适合各种背景的读者阅读,当时很多人就是因为杨天南的专栏文章才去买的杂志。
杨天南从2007年开始的100万元初始资金,到2017年时增长到1022万元,期间上证指数整体呈下跌趋势。这种在逆境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材料。
在杨天南的投资哲学中,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独立思考等原则被重点强调,投资者应该学会忍受市场的波动,保持冷静,专注于企业的基本面。
本书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书中的内容不仅限于冰冷的数据和理论,还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这让读者能感受到投资过程中的人性和心理层面的挑战。
“死有何难,活着继续我们的事业,那才是真难”——这是当时写在股市至暗时刻的一句话,现在再回头看杨天南的《一个投资家的20年》,我们才能理解投资市场的不易。
《股市真规则》帕特·多尔西
帕特·多尔西是晨星公司股票分析负责人,晨星也就是那个著名的基金评级公司。
本书通过晨星公司严格的股票估值过程,为投资者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正确选择适合长期投资股票的投资方式,而这些正是普通投资者所缺乏的。
本书一开始先提出了股票投资五项原则以及七个应该避免的错误:
五项原则即,做好你的功课、寻找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拥有安全边际、长期持有、知道何时卖出;
七个应该避免的错误即,虚幻的目标、相信这次与以往不同、陷入对公司产品的偏爱、在市场下跌时惊慌失措、试图选择市场时机、忽视估值、依赖盈利数据做分析。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原则和要遵守的东西,能做到这些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就是书中的重头戏了——具体的分析方式,包括竞争优势、投资语言、财务报表、公司分析、财务分析、估值。
这部分内容占据本书绝大部分篇幅,因为其中的内容写的比较详细,所以还算是容易理解,可以说是手把手教了,学习了这些内容,基本上就可以独立地分析公司好与坏了。
为了让读者更加具备实操能力,作者还用了两章内容帮读者实践以上的分析方法。
先是用了超威半导体公司(AMD)和邦美公司(Biomet)作为案例详细讲解了投资分析过程,然后又设置了一个十分钟测试场景,让投资者能用较短的时间快速分析出一家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本书的最后部分,是对医疗保健、消费服务、银行、资管和保险、软件、硬件、媒体、电信、生活消费、工业原材料和设备、能源、公共事业等行业的行业竞争优势、成功公司的特点等进行具体解读,让读者不仅从微观层面了解公司,也从中观层面对行业有所了解。
总之,这本书是关于股票投资的百科全书,内容十分全面,阅读本书对分析公司、分析行业、建立系统的投资哲学和分析框架都十分有益。
《您厉害,您赚得多》/方三文
本书的作者是雪球的创始人方三文,江湖人称“方丈”,本书收录的是他在雪球发表的文章和问答的精选合集内容。
至于书名为什么叫《您厉害,您赚得多》,方丈解释说自己创办雪球主要是陪聊、陪“赌”,但是也有不愉快的时候,主要是大家忘了有价值的是发现自己傻,转而去证明自己牛。
为避免争执产生不愉快,方丈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
别人说他的股票好,我说:您厉害,您赚得多!
别人说我的股票烂,我说:您厉害,您赚得多!
别人说他的水平高,我说:您厉害,您赚得多!
别人说我的水平差,我说:您厉害,您赚得多!
这时候,一般就会陷入深深的沉默……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确实很有意思,这个方法甚至可以引用到生活各个方面,只要你承认别人厉害,自然也就少了许多争执。
本书出版于2017年,当时的股市正在消化2015年的牛市巅峰暴跌的悲伤,上证指数处于3100点左右,投资热点乏善可陈,接下来A股将何去何从?一切看起来仍然云诡波谲。
当然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很熟悉了,2018年股市继续探底,达到2500点左右的阶段底部,然后展开一波3年左右的上涨,最高达到3700点左右,再然后就是又是一波接近3年的熊市,目前还是3100点左右。
现在回过头再去看,其实会发现当时的很多观点很有意思。
比如,书中提到了关于比亚迪、茅台、苹果等几个公司的看法,对公司的具体分析和看法大家各持己见,当时看分析都有道理,而从事后看,结果却与预测毫不相关。
判断预测是基于过去的情况,但是公司经营会有变化,一些当时看起来不利的因素,也会慢慢变好,这个过程要根据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情况不断重新评估,或者说要持续关注其变化,但这些未知因素都很难把握,所以投资者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常识,把握自己。
用方丈话说,投资就是做三件事:认识市场、认识公司、认识自己。
中国的股票投资者有2.11亿户,这里面包括大家经常说“大小非”“机构”“庄家”“国家队”,以及更多的小散户,认识市场就是要琢磨猜对手到底会买还是卖、会多少钱买多少钱卖。
中国的上市公司现在有5300多家,认识公司就是要琢磨这些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看看这些公司值多少钱。
认识自己,就是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啥人,知道些啥,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凭什么能在市场上赚到钱。
不难看出,琢磨2.11亿个交易对手和5300多家公司显然都不容易,而琢磨自己则相对简单,而事实上,琢磨公司和自己的人很多是赚钱的,琢磨投资对手的人则很少有赚钱的。
所以,这本书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刚好它又写于上一轮熊市的底部区间,对现在的投资有不错的借鉴意义。
除了以上介绍的5本书,许多四星级的书也都非常不错,尤其是一些近一二年出版的新书,比如:《齐俊杰看财经》《金钱心理学》《纳瓦尔宝典》等也都非常不错,喜欢朋友都可以列入自己囤书清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