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名校读书节闭幕了,一场关于科技与人文的讨论还在继续……
高中名校读书节闭幕了,一场关于科技与人文的讨论还在继续……
在上海市位育中学的舞台上,一场关于科技与人文的读书沙龙正在举行。这是“位育杯”第十九届上海市高中名校读书节闭幕式上的一幕。本届读书节以“中和·博雅·创芯”为主题,通过荐书、征文等形式,引导同学们关注科技与人文之间的联系。
图说:读书节闭幕式上,师生和嘉宾围绕“科技与人文”举行读书沙龙
“AI能够拼凑和抓取一些素材来创作作品,那这些作品和原创作者素材的版权问题,该如何应对?”
“人类阅读文字和计算机处理语言文字,有什么不同?”
“苹果CEO库克说不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只是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你怎么看这句话?”
在位育中学的舞台上,一场读书沙龙正在举行,一个个充满哲思的话题,让这场读书沙龙变得前沿且有趣。这是出现在“位育杯”第十九届上海市高中名校读书节闭幕式上的一幕。和往届读书节不同,本届读书节以“中和·博雅·创芯”为主题,通过荐书、征文等形式,引导同学们关注“科技与人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谈到这个主题,科幻文学是绕不开的话题。在位育中学语文教师祁建鑫看来,科幻作品写的并非未来,而是希望引导读者思考当下。读书沙龙上,《三体》舞台剧视觉总监、导演张笑帆向同学们推荐了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另一部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他说,这本书获得巨大成功后,曾经让作者也产生了反思。一部充满了人文情怀、社科情怀、历史情怀、哲学思考的小说比那些彰显宏伟的技术和人类终极想象的小说,给大家带来更大的情感共鸣,是作家本人也没有预料到的。
位育中学信息组教师陈凯眼中,语言文字符号能够逼近现实中的真实,但是无法达到现实中的真实。“我自己头脑中出现过一些独一无二的创作,这不是计算机创作出一段音乐、画出一幅美丽的画能够比拟的,我非常怀疑计算机能够体会到这种创造的趣味,那种微妙的满足感。”陈凯说。
“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投射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而不是说机械地去一一对应。”位育中学男生陈子牧认为,人的思维方式可能确实存在着一种不同于符号对应的特点,这种特点是人工智能所不具有的。
图说:上海市高中名校读书节已经连续举办19届
更多的同学则在征文中,各抒己见——
上海市位育中学高二(11)班潘小易:梭罗曾呼唤“我是我自己”,从冰冷的钢铁机器中生出人性的温情,是社会的进步,但人的个性丧失与机械化是文化的退步。丰沛坚强的内核将成为我们坚实的外壳,保护我们的文化体力,使我们仍能说出“我是我自己”。
上海市敬业中学高二(4)班陈可心:人文元素的注入,让科技变得越来越有温度。立足于新时代的门槛之前,科技与人文应为创新的双翼,方能使创新之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为发展的齿轮注入可持续性动力。
上海市曹杨中学高三(5)班金思齐:纵使人类在强大的、渊博的人工智能面前渺小如尘埃,但“尘埃”以其独特的情感散发出智慧之光,也是伟大的。人类终将在这场价值危机中存活下来,并与这位“新生”艺术家一起奔向无穷的远方。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高二(10)班俞悦尔:人文传统和创新科技并非二元对立,科技给予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助力我们更好发掘、展现、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人文的博大深厚内涵和丰润坚实底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今,如一束光照亮我们的心灵家园,给予我们向“新”而行的精神力量和价值依归。
本届读书节由上海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市位育中学承办。在上海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姜明彦看来,本届读书节主题既契合读书之道,又紧跟时代步伐。“所谓中和者,不偏不倚,以平衡和谐修身,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多元思想。在人工智能与芯片技术崛起的今天,要鼓励学生积极拥抱数字化阅读,通过阅读,不断培养创新观念。”姜明彦说。
闭幕式上,位育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位育教育集团理事长王亦群将读书节的接力棒交到了第20届读书节承办方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陆振权的手中,同学们的书香之旅,还将继续。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