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水的关系:环境如何影响个人成长
鱼与水的关系:环境如何影响个人成长
一个人的命运受到环境的深刻影响,正如鱼儿离不开水。本文通过鱼与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环境对个人成长和命运的影响,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论述,并结合现代案例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鱼与水的关系
一个人命运好坏,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而环境对于人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犹如鱼与水的关系,河水过分污秽,大量农药注入,生活废水排放量过多,鱼儿遭到毒害,失去了生存的环境,那么大量的鱼就会死亡。反之,水至清则无鱼,因为清澈的水中缺少浮游生物和养分,鱼儿少了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清澈的水中往往缺少水草、石块等遮蔽物,也就失去了鱼儿躲避天敌的重要场所,使得鱼儿处在暴露易于被捕食的风险中;过于清澈的水氧气含量低,不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自古以来就已经被深刻认知到了。从《荀子·劝学》中的“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到《论衡·率性篇》中的“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再到《三字经》中妇孺皆知的“昔孟母、择邻处”,讲的都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那么社会环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甚至命运呢?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在于划下了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和上限,以及在这个范围内加速或延缓着成长的速度。比如你出身在一个高知家庭,那么你受教育的起点就高于一般家庭的孩子,这就是环境给你划下的成长起点;比如你的父母均是著名歌唱家,那么你也许从小就受到父母在歌唱方面精心培养,你也可能较快地成为歌唱家;一个石器时代的能工巧匠,哪怕有再奇妙的构思也绝对造不出一个银币,这是环境制约的成长上限;在崇尚男女平等的现代中国想成长为一名女总裁、女总经理、女科学家等高职位,其速度必然会远远快于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清代,这是环境的加速作用。
外因是条件,内因还是起决定作用。虽然环境决定了人生的起点和上限,但在不超出上限的范围内你的成长速度和命运其实是由自己决定的。在上限范围内,环境本身并不能直接改变你的命运、更不能决定你的命运,环境只能对你的内因造成影响,是这个影响的结果而非环境改变了你的命运,换句话说你完全可以主动控制或引导环境对你的影响从而无视环境的制约。就如同鱼与水的关系,如果水不好,就换掉水,鱼就获得了生存发展的条件。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好的环境条件,可以努力创造好的坏境条件。
韩信在项羽那边不受重用,他选择了去刘邦那里,环境不同了,他得到了重用,发挥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不是因为韩信性格、才智和品德发生了变化,而是他所处环境发生了变化。“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所以环境不利于你成长发展时,你不妨尽快换个环境,或许能够改变你的命运。
作者简介
蔡炯,男,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兼任环球出版社编审、当代作家报顾问编委、翰墨百家书画院诗词微刊荣誉高级编辑、清风笺文学网散文主编。发表中短篇小说90余篇,小小说100余篇,发表了大量散文、诗歌等,出版小说集《冰雪消融》和文学作品集《扬帆》。曾获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颁发的中国作家金秋笔会全国征文评比一等奖,全国“典文荟萃杯”诗词大赛一等奖,全国“九州文豪杯”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雁鸣湖杯征文大赛一等奖,全国“当代文学作品大创作”金奖,全国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全国“春笋杯”小小说大奖赛二等奖,全国“浪人杯”征文比赛二等奖,全国“当代文学作品大创作征文比赛”二等奖,“抒写世纪光辉”全国征文比赛二等奖,南通市廉政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南通市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寻忆海门”征文一等奖,自1995年以来连续获海门市文艺创作成果奖,其中获一等奖10多次。被中国作协、《文艺报》编辑部评为“人民艺术家”,传略入选《中国专家学者辞典》、《新世纪优秀作家、诗人风采录》、《新时期文艺三十年·艺缘群英谱》、《新中国60年诗典》、《中国文化传承人物志》、《中国当代文学事业发展概览》等大典。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陈玉峰
推广组主管:郁旦斌
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家社 杜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