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起义对高丽政权的影响
红巾军起义对高丽政权的影响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这场起义不仅重创了元朝统治,也对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政权产生了巨大冲击,改变了半岛的历史走向。
蒙古十三世纪崛起于漠北草原,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横扫亚欧各国,高丽也不能幸免,1231年蒙古以高丽杀害使臣为由,派兵跨过鸭绿江并攻陷北部四十座城池,高丽朝廷被迫贡献财物和美女来请和,蒙古同意并班师回朝。此后多次命令高丽政权送太子和贵族子女做人质,对高丽勒索财物并干涉其朝政。高丽为求自保,请求元朝公主下嫁,通过政治联姻来获得安全保障,并且认真履行藩属的义务,元朝一旦有战争,高丽往往输送粮草,并且派军队助战。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白莲教徒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借着元朝征发民工修黄河的机会,组织起义,因为头裹着红巾为标志,被称为红巾军起义。反元的火种点燃,很快成燎原之势,元朝调集各地兵马来镇压,其中包括高丽的军队。元至正十一年(1354年),元朝派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围攻高邮的张士诚,高丽国也派2万军队为先锋助战,本来是稳超胜券的战斗,不料元朝内讧,百万元军反而被张士诚打败而溃散。因为高丽政权派军队协助元朝,于是和红巾军等义军结下仇恨了。
红巾军起义
随着红巾军壮大和政权的建立,1356年刘福通发动了三路北伐,其中西路军和东路军都遭到失败,但是中路军却打入内蒙古地区,占领上都,随后又转战辽东地区,由于元朝重兵封锁,这支红巾军难以返回关内,加之痛恨高丽助纣为虐,便将矛头指向高丽。
1359年12月,几千名红巾军将士渡过鸭绿江,号称四万,迅速占领高丽北部众多城镇,包括西京(平壤),高丽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但因天寒地冻,红巾军中冻伤者甚众,高丽乘机调军队反攻,红巾军只好撤离西京。随后红巾军又从海路进攻丰州、黄州等地,也未能得手。
1360年10月,红巾军出动十万大军再次攻打高丽,红巾军在新仇旧恨的影响下,大肆劫掠和屠杀高丽百姓。1361年1月,高丽调集20万军队进行反攻,红巾军再次失败。红巾军将领潘诚率众北遁,渡鸭绿江而去。四月为元辽阳军击败,至此红巾中路军全遭失败。
红巾军北伐
红巾军在辽东、朝鲜半岛北部活动总共有四年时间,但却对高丽的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影响如下:
客观上帮助高丽摆脱元朝控制
元朝在红巾军起义前一直控制着高丽的局势,镇压高丽内部的反抗势力,结果红巾军起义爆发,无暇顾及高丽那边。红巾军占据辽河流域,阻断了元朝和高丽的来往,加之元朝内部纷争不断,再也无力控制高丽了。
红巾军的进攻造就了李成桂的崛起,最终推翻了高丽王氏
李成桂的祖先是咸兴一带的武装势力,曾经为高丽政权立过战功而授予官职。红巾军攻打高丽,年轻的李成桂率领咸兴的地方武装参加作战,因为作战勇敢而名声大振。战争结束后,立功的郑世云、安丛、金得培、李芳实等名将都因为内部矛盾被杀,李成桂幸免于难,并在日后一系列战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威望,发展自己的势力。由于别的优秀将领被杀,无人能与之抗衡了,他看准时机带领军队推翻了王氏高丽,1392年建立朝鲜李朝。
为女真、高丽在东北的扩张提供了机遇
由于红巾军的进攻,破坏了元朝的全局统治,辽东地区出现了真空,女真人和高丽乘机向东北扩张。李成桂借着追击红巾军机会,占据辽东的土地,并乘机招抚因为红巾军起义而涌入图们江流域的女真人,后来的边境问题和女真人的问题都由此产生,成为困扰东北的棘手内容。
李朝太祖李成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