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珠海北山村古建活化:老祠堂变身文化艺术空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珠海北山村古建活化:老祠堂变身文化艺术空间

引用
南方网
1.
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b02a77b893/b474ba2b4e.shtml

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的古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经过十五年的不懈努力,将老祠堂、老民宅等古建筑改造成了现代时尚文化艺术空间,形成了独特的北山文化气质。

古老的康真君庙修复设计后成为“北山会馆”,建成中西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保遐杨公祠、澄川杨公祠变身“北山大院”后成为北山市民艺术中心;从北山戏院走出的北山爵士音乐节、北山世界音乐节成为国内十大音乐节之一——经过十五年不懈坚守地进行保护性修复和开发建设,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的古建活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在这座有将近八百年历史的岭南古村落里,老祠堂老民宅修复后变身现代时尚文化艺术空间,古老的历史建筑也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北山社区秉承“修复保护、创新发展”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传统古村落“有机更新、自然生长、艺术引领、大众参与”的独特北山文化气质,成为传统村落与文化基地有机结合的典范,为珠海的古建活化和古村落保护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实践范例。

北山村自南宋开村以来距今已有787年,旧村占地1.8平方千米,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东部,毗邻澳门,民风古朴,是珠海距离市区最近的文化历史古村落,享有“中国南部最美历史文化名村”的美誉。北山村现存历史建筑108栋,其中有8栋文保单位,35栋古建筑,65栋历史建筑。其中1828年落成的杨氏大宗祠是珠海最大的古建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变迁,北山村的老祠堂和老民宅普遍因年久失修而残败破损严重,一些祠堂还曾作为幼儿园、学校、村办公场所和出租屋等,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百年古村落建筑岌岌可危。2006年,北山社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专门研究如何保护以杨氏大宗祠为代表的旧村古屋,随后珠海市规划局和南屏镇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珠海市北山村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了北山古村历史文化保护采取“冻结式”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使之成为具有岭南历史文化气息的生活社区。为此北山社区党委除了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还想方设法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广泛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和专业人才投入到北山古建的修复保护开发中。

康真君庙活化利用为北山会馆。

北山力禾文化公司尝“头啖汤” 首个古建修复项目北山会馆诞生

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薛文、薛军两兄弟来到北山,而冥冥中的牵线之人竟是两兄弟的父亲、军旅版画家薛翊汉。“父亲退休后受邀创作杨匏安的版画作品第一次来到北山村,他对村里有这么多老祠堂和老民宅感到吃惊,回家后就和我们聊起应该好好保护这些古建筑。”父亲去世后,薛文、薛军两兄弟带着父亲生前的心愿,决定到北山从古建修复开始做文化品牌。“虽然我们是学油画的,但对于古建修复也是外行,也要从零开始学习。”薛文说。

在租下北山康真君庙后,两兄弟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处遍访岭南建筑工艺的传承者、老工匠,全面了解岭南建筑的制式、材料和工艺等,四处搜集各种古家具、老房子建筑材料,拜访北山村长者了解宗族历史,很快两人就被岭南文化和古建的魅力深深吸引。“古建保护分为静态一级保护和动态保护,民间祠堂和老宅子可以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上进行活化,也就是说对古建中那些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可以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让其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此我们明确了修旧如旧与创新设计相结合的古建修复保护理念。”薛文说。

古建修缮花费巨大,刚开始做的几年时间里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赢利。“朋友对我们拿钱装修别人的老房子都感到不能理解,但想到珠海城市改造过程中那些消失的古建,想到父亲的嘱咐,我们必须咬牙坚持。”薛文说。两兄弟租下残旧的康真君庙,经过两年的修复、投入200多万元,2009年7月,北山会馆建成,它既保留了原有岭南建筑特色、同时在采光、结构、园林等方面进行了全新艺术创造设计,北山会馆成为北山村第一个修复成功的古建项目。薛文、薛军随后成立了珠海北山力禾文化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进驻北山开展古建修复、文旅开发的企业。同年,由珠海北山力禾公司发起的非营利综合艺术中心——北山中西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成,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北山的本乡公约、医帝庙和财帛庙陆续完成“变身”,从刚接手时一片残垣断壁,到处是出租房的电线管道,到修复后变身明亮的大殿空间、绿树婆娑的院落和有着檐廊的厢房,让人不禁惊叹一座座古庙老宅的重生,从此这里成为集艺术、文化、教育、时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拉开了北山社区古建活化之旅的大幕。

北山戏院活化利用为旧物仓。

老祠堂改造变身北山大院 再现当年古建岭南特色风貌

为了更好地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北山古建活化项目,多年来,北山社区党委对前来北山开展古建修复的艺术家、企业家,在合同期限、租金等方面给予了最大优惠,同时在古建活化过程中给予企业最大的协助支持,这种勇于探索不断大胆创新的做法,使得北山社区在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方面走在了香洲区各镇街前面。2008年来到北山投入资金启动“北山大院”项目的民企负责人李国兴对此深有感触。

“如果没有社区的支持,作为企业很难维持下去,因为古建修缮主要在人工和材料上花费巨大,而且必须有一个很长的运营周期才能开始赢利,北山社区给了我们这个空间和时间,这在当时其他社区不一定都敢做这样的尝试。”李国兴说。

北山大院。

2009年,李国兴租下北山保遐杨公祠、澄川杨公祠,当时祠堂的地面、墙壁都已残破不堪,屋顶也四处破洞漏雨。李国兴凭着自己多年来热爱老物件的一股劲儿,召集了一批古建修复师傅,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拿出自己之前收集的老地砖、老房梁木料等材料,开始对老祠堂进行全面整修。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被砸坏磨损的地面铺上了老红砖,更换了腐败的屋顶大梁、补上了残缺的屋瓦,门窗、照壁、花板、房顶木制构件等全部重新订制安装,期间李国兴共投入1500万元,分期对保遐杨公祠和澄川杨公祠进行了保护性开发,让两座祠堂重获新生、基本恢复了原貌。

同时,李国兴以这两座祠堂和门前开阔的院落为基础,修建起围墙和牌楼,命名为“北山大院”。2016年,珠海萌远产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对北山大院进行规范运营。同年北山大院与北山会馆一起也挂牌成为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基地。此外,从2014年开始,李国兴陆续对秋崖杨公祠、龙溪杨公祠、概轩杨公祠、杨氏大宗祠(部分)等四座祠堂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共计投入1080万元。北山村村民看到修缮一新的一座座老祠堂都十分激动,这让他们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年代,拜祭祖先、家族团聚祈福的场景又重现眼前。

保遐杨公祠活化利用为北山市民艺术中心。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由于香洲区南屏镇北山社区始终坚持了“以文化创新引领古建活化”的初衷,从而吸引了一批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艺术家、企业家们,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让北山社区的岭南古建筑得以更好地保存下来,并不断活化成为当今艺术、餐饮、展览等各种新业态的时尚空间。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的黄麒,从2010年开始在北山租老房子进行修复改造,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北山,至今已经修复改建了多套青砖老宅,其中有150年历史的清末老宅被修复改建后成为燕园私房菜,在2023年度大众点评榜上成为珠海私房菜第一名。黄麒认为,古人在房屋采光、通风、下水等方面的设计充满高超的智慧,每次走进老宅子都让他心驰神往。“我做古建修复纯粹是因为热爱,在未来这些老宅子如果能留下来,那也是属于社会的宝贵财富。而有了这种传承,我们的文化血脉才不会断裂消失。”黄麒说。

杨氏大宗祠东厢房活化利用为停云书房。

北山古民房活化利用为燕园。

如今,北山社区通过修旧如旧、被活化利用的已有古祠堂9座、古庙宇2座、古宅6座、民房14座,这些重获新生的老房子成为今天北山社区大街小巷中最有魅力的古建筑文化风景。“如果十几年前没有进行保护性开发,可能今天这些老祠堂老宅子已经不复存在了。”北山实业公司董事长、原北山社区党委书记杨成杰曾参与、推动、见证了北山古建活化利用的全过程,回望过去他感慨地说。

在每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建设进程中,都会面临城市更新改造和拆迁问题,这时候总会有一些文化人、艺术家,他们有一种情怀、一种觉悟,他们会思考要如何留住这个城市的历史建筑,留住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让未来的人们有一天可以进行文化溯源,让人们的美丽乡愁有一个精神的依托和寄居地。南屏镇北山社区正是认识到文化艺术的这种独特价值和作用,明确了通过搭建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和艺术家、创新引领北山古建活化的发展思路,从而聚集了一批热爱中国古建的艺术家、企业家。他们在北山的一座座老祠堂老宅子里,“散尽千金”施展自己的抱负和艺术才华,复原古建风貌、重塑艺术空间,让今天的人们在北山还能够看到那些承载着“美丽乡愁”的历史建筑,找寻到我们的历史文化和宗族的根脉,同时也为北山未来文创商圈的发展以及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了重要载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