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一个,再救一个,一枪未开的战争英雄-戴斯蒙德·道斯丨人物
救一个,再救一个,一枪未开的战争英雄-戴斯蒙德·道斯丨人物
戴斯蒙德.T.道斯Desmond Thomas Doss, 1919年2月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堡市的木匠家庭。同时,家庭成员也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从小道斯就耳濡目染。对其影响最深的就是第六诫-不可杀人,这也是他日后一直坚持非暴力的原因。
(道斯从小就是个孝顺孩子,经常在木工厂打工帮助补贴家用)
(青年时期的道斯)
在二战开始之前,道斯在弗吉尼亚州的一家造船厂工作,1942年4月他自愿入伍,进入南卡罗来纳州的杰克逊堡参加训练。初期他想以非战斗人员的身分加入军队,但是当时陆军并没有这种单位,后他选择成为一名医护兵。
(身穿陆军常服的道斯)
由于信仰坚持与军方的规定的格格不入(不持枪和不杀人的戒律),道斯也没少受到排挤,在军中被视为懦夫和异类,甚至一些长官想以精神问题为由劝退道斯。
(道斯所服役的第77步兵师,第307步兵团1营B连相关徽章)
但道斯身为医护兵,在工作上从未有过失职,所属的连队是伤病最少的单位,哪怕是假期需要急诊,他也会留下来帮忙。工作表现也没得挑剔,让想清退他的长官们很是头疼。最终在前往太平洋战争前夕,他被分配到第77步兵师的第307步兵团担任医疗兵,被派往太平洋战场。
(美军在美军在冲绳的行动地图)
血腥的战场夺走了无数战友的生命,也让道斯亲身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在冲绳岛Okinawa登陆后,他们眼前出现了如同人间炼狱的画面,在此之前日军向原住民散布谣言,称美军不留活口,导致了许多杀死至亲再自杀的惨剧。
(冲绳战役是二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道斯所在的77步兵师奉命驻扎于峭壁之下,伺机登顶攻击日军。而这座悬崖峭壁就是后来在太平洋战场里赫赫有名的-钢锯岭Hacksaw Ridge。此处高约几百尺,登顶处几近垂直,徒手难以攀爬,因此美军在此固定了缆绳织成的网梯以便部队向上进攻。就算是登上了峭壁,等待美军的将是数百米的开阔地,日军在此预备了大量的战壕和碉堡,可谓是易守难攻。
(电影《血战钢锯岭》里所展现的钢锯岭地貌)
战役后在钢锯岭登顶处的道斯。这个位置位于现日本冲绳县蒲添市警察局附近。
(1945年4月30日第77步兵师接手了这里)
有一天恰逢基督教安息日,进攻钢锯岭的医护兵只剩下了道斯,在完成祷告后全体军出发。大家以为重回峭壁会像之前样,轻松登顶展开攻击,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敌军炮火异常猛烈,爆炸阵阵,并且日军从地道、碉堡中源源不断地杀出。眼看就有被团灭的危险了,此时美军士兵乱作一团,四散奔逃,只求尽快撤退。
(道斯正在救治战友)
这个时只有道斯保持了应有的冷静。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能弃战友于不顾。于是他独自冒着炮火留在战场上抢救伤员。他先将伤员拖拽到悬崖边,再用担架将其运输到地面,最后由地面上的美军士兵将伤员送到野战医院救治。
(电影《血战钢锯岭》里道斯通过绳索运送受伤战友)
(战后道斯展示在钢锯岭使用的结打法)
时间就是生命,由于运输伤员的效率够不高,道斯想起了受训期间他发明的一种结打法,在伤员的胸口和两腿分别固定上绳圈进行下降。并利他用悬崖边的树干,如同滑轮一样借力使力。在之后的几个小时里,他仅凭一人之力将所有能找到的伤患都平安运输到了钢锯岭下。
(在太平洋战区身穿HBT工作服的道斯)
以道斯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血战钢锯岭》。
(该片于2016年上映,由由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执导,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熬到天亮后,道斯被其他士兵所救,就在他被放上担架的时候,发现了一名头部受伤的伤兵,他毅然让出了唯一的担架,要求优先运输那位伤兵。等轮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因为失血过多昏厥。
(恢复中的道斯)
至于这场战役中道斯到底救了多少名士兵,据推测达到了惊人的75 人以上。冲绳战役期间,他受伤四次,其中有一次被狙击手击中导致左臂骨折,脚下的手榴弹爆炸,让他的身体被嵌入了17枚弹片。这也让他在1945年10月从战场光荣归国。
(道斯的军旅生涯所获得的资历)
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亲为其自颁发了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这是美国军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以表彰他在战斗中无惧危险,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也是第一个拒绝使用武器,无任何杀敌人记录却获得美军最高荣誉-荣誉勋章的军人。
(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Harry S. Truman向道斯颁发荣誉勋章)
也许是出于对上帝的感恩,道斯还经常接收教会和公益性质活动和演讲邀约,并且不计酬劳,而且积极帮助教堂的建设。在1985 年他被
南方基督复临大学Southern Adventist University
授予荣誉学位。乔治亚州的奥格尔索普堡Fort Oglethorpe,有一条公路则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另外他的名字还被用来命名过体育竞赛。
(戴斯蒙德.道斯纪念竞赛联赛)
二战结束后道斯回到家,想继续木工生涯。但由于身体伤残,使他无法如愿。自战场归来,道斯就一直有健康方面的问题。住院期间久咳不止,后确定患肺结核,在后来的五年多里,多数时间他都以医院为家,病情恶化以至于切除了左肺。
(战后道斯与相恋多年的恋人结婚。但可惜的是后来妻子死于一场车祸)
由于治疗时过量使用抗生素,让他留下了后遗症,他的听力每况日下,几乎完全失聪, 需要写字才能沟通。到了80年代科技进步,才植入人造耳蜗恢复了听力。但是他依然在坚强的与病魔做着斗争。
(虽然饱受病痛折磨,但是晚年的道斯依旧很乐观)
(小布什与道斯夫妇合影)
2006年,道斯因呼吸困难住院,后于3月23日在阿拉巴马州的家中逝世,被安葬于在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国家公墓。
(道斯老爷子的葬礼)
在所有士兵都落荒而逃时,唯有道斯留在了日军的占领区内。在未携带任何枪枝,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舍己救人。"上帝,请让我再多救一个人吧"Lord, help me get one more,这是他最常叨念的一句话。也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让许多濒死的伤兵得到了救治幸存下来。
道斯的传记《尽责的反对者》于2005年6月出版,
(该书由他的第二任妻子弗朗西斯编撰。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看看)
即使受到如此多的赞誉,但是道斯仍能保持谦逊。他认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为国牺牲,战死沙场的人,而战友发自内心的感谢,就是他最好的礼物,远胜过得到的勋章。
Lord, help me get one more.
上帝,请让我再多救一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