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让生命在危机中重燃希望
人工肝:让生命在危机中重燃希望
人工肝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肝脏支持系统,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为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及时的支持。近日,华润武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这一新技术,成功救治一名急性肝肾衰竭患者,展现了人工肝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近日华润武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利用血液净化新技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对一例急性肝肾衰竭患者进行了人工肝治疗。
技术创新
让生命重现奇迹
1 月 9 日 11 时 59 分,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到心血管内科紧急会诊,一位 73 岁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住院期间突发晕厥,随后检查出急性肝肾衰竭。
患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4299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 8513μmol/L、血肌酐 415.4umol/L、血钾 6.32 mmol/L、肌钙 41945.77pg/ml,并合并严重的循环休克,生命危在旦夕。ICU 医生评估病情: 患者病情极其危重,死亡风险极高,立即转入 ICU。
重症科医生立即给患者建立动静脉置管,监测血流动力学,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循环,给予高流量氧疗保证氧合,并做好随时气管插管的准备。
由于患者合并急性肝肾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救治,科主任带领团队应用「人工肝」技术改善患者肝功能。
人工肝的应用可以为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及时的支持,体外肝脏替代治疗通过过滤和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帮助患者减轻肝脏负担,逐渐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
经过四个小时的人工肝治疗,患者各项指标趋向正常,丙氨酸转氨酶下降至 2411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下降至 2279μmol/L,胆红素降至 20.9μmol/L。
2 次人工肝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至 425U/L,天冬氨酸氨酸转氨酶降至 157U/L。目前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