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福建土楼|华安,从深山走向世界,方圆之间,有天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福建土楼|华安,从深山走向世界,方圆之间,有天地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visitzz.com/sys-nd/1270.html

福建土楼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在华安,有着各具特色的土楼,与山谷、溪流等自然景观和谐共生,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共同展现了华安土楼文化的独特魅力。

福建土楼(华安)旅游区·大地土楼群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土楼之王”“民居瑰宝”——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最宜居的土楼”——东阳楼等三座土楼及周边景点组成,是福建土楼文化传承的典范。于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的选址、造型、格局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神形兼备,不愧为堪舆风水的经典之作。

土楼之王 —— 二宜楼

“神州第一楼、南方壁画博物馆”单体面积最大,“土楼之王”



图2-4来源|北京舞蹈家协会

“华安土楼营建技艺 ”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项传统技艺。华安土楼采用生土夯筑技术,采取短点带面、理段成弧、内铲外填的工艺建造而成,具有高超的工程技术。在材料选用上,强调就地取材,以当地丰富的土、木、石、竹为主要用材。其代表作主要有华安大地土楼群。其中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是最杰出的代表。1992年“二宜楼”在福建土楼中率先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谓“二宜”,即隐喻宜山宜水、宜家宜室之意。二宜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非常节约、非常坚固、防御性极强,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二宜楼别树一帜的建筑平面,区别于永定、南靖的内通廊式和平和、诏安的小开间单元式。二宜楼由四层的外环楼和单层的内环屋组成,共分52个开间,除门洞和祖堂外,均匀地分12单元。单元之间有防火墙相隔,“透天厝”大门与中心院落相通,四楼每家的后门与隐通廊相连,单元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内外通透。这种建筑平面在福建土楼中是绝无仅有的。

二宜楼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南方壁画博物馆“之称,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尤为特别的是,二宜楼内的彩绘壁画体现出浓郁的西洋风格。不仅墙上张贴有20世纪三十年代外国的报纸,还画有西洋彩绘和18面洋钟。而这些遗存的彩绘壁画,正是二宜楼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宜楼的西洋钟壁画 华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

全省唯一一座双通廊圆形土楼


南阳楼建于清嘉庆丁丑年(1817年),坐东南朝西北,位于狮子山下,意含“狮子戏球”,为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蒋经帮所建。建筑模式与二宜楼相仿,兼有通廊式与单元式特点,外环楼高3层、13.25米,直径51.6米,共4个单元、96个房间,三层设内外双通廊。

宜居典范—东阳楼

东阳楼位于南阳楼西侧,坐西北朝东南,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杞创建。该楼为方形土楼,背靠狮子山,俗称“狮子踏印”。楼体面宽55米,进深28米,楼高2层、11米,主楼房间36间,厅堂4间,两侧护厝15间,为厨房餐室。整个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级分明,建筑设计构思已由防御为主向追求舒适转化,十分适合居住。

如今,华安县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以“旅游+文化+研学”为主题,整合资源优势,规划制定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计划,和当地一起推进土楼夯筑技艺融入到休闲旅游活动中,让这门古老技艺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活化利用—— 启丰楼

2023年11月18日下午
2023年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颁奖典礼
在意大利威尼斯隆重举行
著名青年设计师徐甜甜参赛作品
《福建土楼 活化利用》
荣获亚太地区唯一金奖

《福建土楼 活化利用》设计荣获2023年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唯一金奖,设计师徐甜甜及团队上台领奖。

这座百年建筑 —— 启丰楼 ,位于华安县新圩镇黄枣村,海拔92米,始建于1799年,至今已有225年历史。该楼坐南朝北,由圆形天院、环形土楼等组成,总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82平方米。

光影穿梭时空的隧道,落在百年前的建筑上,此刻时光有了具象化。

上古时代的中国古人在靠近黄道面的一带仰望星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成为二十八星宿,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而启丰楼正是以此依据而设计。主楼为三层圆形单元式土楼,直径45米,分内外两环,外环三层、内环一层,共28单元,每单元为单开间,各单元间以夯土隔墙隔开,互不相连。

土楼之仙 ——雨伞楼

海拔最高,土楼一绝。

雨伞楼是福建土楼中建于海拔最高的土楼, 坐落于漳州市华安县高车乡洋竹径村,它是福建土楼“一绝”,为明末清初建筑,形态在福建土楼中是独一无二的。它因雨伞楼地处高海拔山区,这里森林茂密、云雾缭绕、天风浩荡,天籁之声不绝于耳,可谓世外桃源,堪称蓬莱仙境。

明万历三楼 · 上坪土楼群

上坪土楼群是福建土楼起源的生动见证,由齐云楼、昇平楼、日新楼构成。有“福建土楼发源地 ” 之美誉。从天空鸟瞰, 三座楼寨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展现出一幅壮阔的闽南古楼寨画卷。

土楼之母 —— 齐云楼

最早的圆土楼,齐云楼,是目前发现有明确纪年最早的圆土楼 ,雄踞小山之上,平面呈椭圆形,被称之为 “ 土楼之母 ” ,它出自唐朝名将郭子仪后代之手, 记录了南迁的中原名族在闽西南开建土楼的地理渊源和伦理思想,历经600多年的风雨剥蚀依然巍然屹立于岱山村。

“古罗马斗兽场” —— 昇平楼

昇平楼,是福建第一座也是现存唯一一座外墙用花岗岩石条砌成的圆楼, 天井用条石纵横铺成八卦磨盘状,亲临其中,如同走进充满光辉与荣誉的古罗马竞技场,让人浮想联翩,它是早期福建土楼在防御功能探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本。

土楼圆明园 —— 日新楼

日新楼,为南宋状元邹应龙后裔所建,堪称土楼圆明园。时至今日,日新楼的楼体坍塌,昔日恢弘的家势已不复存在,但残留在大地上的残垣断壁、门匾石柱无不在诉说着主人曾经辉煌的家史, 并且如圆明园遗址般,有着一种让人迷恋的残缺美。

土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瑰宝
是聚族而定的历史见证
它承载着中华人民的传统智慧
成为了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土楼是其最璀璨的明珠
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让土楼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