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之乱后神策军扩张方式
建中之乱后神策军扩张方式
唐朝建中之乱后,唐德宗抓住李怀光叛变的机会,通过软性收编其他藩镇、扩大神策军控制范围和招募新兵等方式,使神策军从一支后起之秀发展成为唐廷手中最关键军事力量。
俗话说浑水摸鱼,对大唐的军阀来说是浑水壮大。
安史之乱前西北藩镇最强,一场安史之乱让本来不出众的朔方系成为了大唐的主力军。
大唐皇帝们对朔方军是又要依靠又不放心,想削弱,没机会。不论面对河北军阀还是吐蕃,还得靠朔方军帮忙。朔方军不出手,皇帝只能跑。
虽有亲兵神策军,可毕竟是后起之秀,人数还是太少。
可一场奉天之难,朔方系将领李怀光叛变,让唐德宗有机会彻底打击朔方军,这场混乱中,唐德宗趁势发展自己的亲兵神策军。
横行数十年的朔方军被瓦解,神策军走上了核心舞台。
既然要发展,兵力要跟上,所以唐廷通过三个手段发展神策军。
第一软性收编其它藩镇。
软性指唐廷不是生硬地把其它藩镇军队编入神策军,而是等待其它藩镇出问题时,顺势收编。这个问题主要指藩镇主帅死后,唐廷顺势给关爱,表示兄弟们来投入朝廷的怀抱吧,好吃好喝荣华富贵。
而藩镇军队从地方编制一跃成为中央编制也很开心,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比如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死后,他的部队直接编入神策军。名将浑碱死后,他的部将李朝采也划归神策军。
这个好处是藩镇军队人数多,战力强,直接使神策军战力飞升。
第二扩大神策军控制范围,让神策军的将领担任西北藩镇节度,这样算是间接把藩镇纳入神策军管辖。
比如西北最重要的凤翔镇,先让李晟担任节度使,后来让他的部将邢君牙替代李晟,最后让神策军将领张昌管理凤翔。通过这种神策军将领循序渐进担任节度使方式,使凤翔镇成为神策军派系。
第三是招募新兵,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招募普通百姓,二是将安史之乱中河西陇右等地方跑到长安的外族和士兵招募为神策军士兵。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神策军兵力和控制范围逐步扩大,成为唐廷手中最关键军事力量,到贞元十四年,神策军兵力达到巅峰的十五万。
此时的神策军不是简单的保卫皇帝安全的禁军,已经完全取代朔方军,成为了对抗吐蕃和割据藩镇野战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