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详解
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详解
功率是力与速度的乘积,公式为:P=FV。功率与力的关系:当速度一定时,功率与力成正比。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当力一定时功率与速度成正比。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
P=W /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
扩展资料
功率就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里功率P=功J/时间t,单位是瓦w,功率单位有kW、Ps、hp、bhp、whpmw等。还有意大利以前用的cv,在这里边千瓦kW是国际标准单位,1kW=1000W,用1秒做完1000焦耳的功,其功率就是1kw。
日常生活中,常常把功率俗称为马力,单位是匹,就像将扭矩称为扭力一样。在汽车上边,最大的做功机器就是引擎,引擎的功率是由扭矩计算出来的,而计算的公式相当简单:功率(w)=2π×扭矩(Nm)×转速(rpm)/60,简化计算后成为:功率(W)=扭矩(Nm)×转速(rpm)/9.54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率
根据公式P=Fv:
1、当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其速度就越小。
当交通工具的功率一定时,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所以汽车上坡时,司机用换档的办法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2、当速度v一定时,P与F成正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它的功率就越大。
汽车从平路到上坡时,若要保持速率不变,必须加大油门,增大发动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3、当力F一定时,功率P与速度v成正比,即速度越大,功率越大。
起重机吊起同一物体时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输出功率不等,速度越大起重机输出的功率越大。
扩展资料:
物体通过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无论做任何形式的运动)。是物体位移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间隔之比, 速度公式v=s/Δt只能大体反应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它是对物体运动情况的一种粗略描述。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相等,也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在汽车上边,最大的做功机器就是引擎,引擎的功率是由扭矩计算出来的,而计算的公式相当简单:功率(w)=2π×扭矩(Nm)×转速(rpm)/60,简化计算后成为:功率(W)=扭矩(Nm)×转速(rpm)/9.549。
由于英制与公制的不同,对马力的定义基本上就不一样。英制的马力(hp)定义为:一匹马于一分钟内将200磅(lb)重的物体拉动165英尺(ft),相乘之后等于33,000lb-ft/min;而公制的马力(PS)定义则为一匹马于一分钟内将75kg的物体拉动60米,相乘之后等于4500kg.g.m/min。
经过单位换算,(1lb=0.454kg;1ft=0.3048m)竟然发现1hp=4566kgm/min,与公制的1PS=4500kg.g.m/min有些许差异,而如果以瓦作单位(1W=1Nm/sec=1/9.8kg.g.m/sec)来换算的话,可得1hp=746W;1ps=735W,两项不一样的结果,相差1.5%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率
功率是力与速度的乘积,公式为:P=FV。功率与力的关系:当速度一定时,功率与力成正比。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当力一定时功率与速度成正比。
根据公式P=Fv:
1、当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其速度就越小。
当交通工具的功率一定时,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所以汽车上坡时,司机用换档的办法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2、当速度v一定时,P与F成正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它的功率就越大。
汽车从平路到上坡时,若要保持速率不变,必须加大油门,增大发动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3、当力F一定时,功率P与速度v成正比,即速度越大,功率越大。
起重机吊起同一物体时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输出功率不等,速度越大起重机输出的功率越大。
扩展资料
功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和行驶过程中,其牵引力和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是: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1W=1J/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率
功率是力与速度的乘积,公式为:P=FV。为什么是这个公式呢?
第一,先来了解什么叫概功率?
在初中物理学中,功率是这样定义的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多少,以公式来表达:P=W/t。很明显,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而公式P=FV,表面上看不出可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实际上,两个公式是统一的,推导过程如下:因为P=W/t,而功的定义式是:W=FS,把此公式代入功率的定义式中,得到P=FS/t,由于v=s/t,所以,P=FV。
此公式就是告诉我们功率与力的关系:当速度一定时,功率与力成正比。当力一定时,功率与速度成正比。
第二,功率的公式P=Fv的应用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做功的力越大,其速度就越小。
此原理主要用于包括农业机械在内的交通工具,在机械的功率一定时,如果要增大牵引力,就必须减小速度。例如汽车上坡、拖拉机耕田时,司机都要用换档的办法来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2、当速度v一定时,P与F成正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它的功率就越大。
例如,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保持速度不变,上山时,必须加大油门,增大发动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3、当力F一定时,功率P与速度v成正比,速度越大,功率越大。如起重机吊起同一物体时,绳子的拉力是一定的,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起重机输出的功率不等,速度越大起重机输出的功率越大。
第三,注意:功率有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分,还有总功率。这时,我们要知道功率与力、与速度关系的一一对应关系,不能张冠李戴。例如,计算总功率时,力应该是作用在机械上的拉力或者说牵引力,而速度是这个机械运动的整体速度。
功率是表示机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W/t=Fs/t=Fv 功率等于力与速度的乘积。
从公式可以看出,当速度一定时,功率与力成正比;当力一定时功率与速度成正比。
当速度是平均速度时计算的是平均功率,当是瞬时速度时计算出的是瞬时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