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永恒追求
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永恒追求
雷锋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它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活生生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助人精神,助人是他的习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我们每个人都能从雷锋精神里获得人生智慧。弘扬雷锋精神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也能够让我们每个人更幸福,更充实,更强大。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呢?
“傻子”境界乐于奉献,这是雷锋精神的突出特征。雷锋同志尊老爱幼志、关心他人的事迹,无私无我、助人为乐的事迹,至今为亿万人民所传颂和效仿。过去人们说:“雷锋出差三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今天,“雷锋”二字,已经成为了奉献、高尚、无私、助人的标志,已经成为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当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这种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品格,不耍小聪明、不钻空子,甘当“傻子”服务人民,自觉抵制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等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如何理解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雷锋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热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雷锋是一个平凡的人,并没有高大的身材和超人的力气,但是他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帮助别人。雷锋做好事不愿留名,不求回报,每次帮助别人都是真心实意的无私奉献。他的助人精神代表了人间朴实的真情和无边的大爱。
如何学习
学雷锋,做好事,这是我们对学习雷锋精神最为直观的理解。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做过帮助别人的好事,但我们要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几个关键理念:一是“主动”,不等别人发出求助的信号,就要热心帮助别人解决遇到的困难。二是“快乐”,不计较帮助别人时自己的付出有多少,再苦再累也能由衷地感受到内心的愉快。三是“坚持”,不只一时一事的帮助别人,而是把乐于助人修炼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不管大事小事,不管平不平凡,做完一件又一件,朝朝暮暮,岁岁年年。我们很多人参加过志愿者义工服务,一定能从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当我们听到被帮助的人一句真诚感谢的时候,内心一定是充满甜蜜和快乐的。
助人是他的习惯
有人的快乐源于物品金钱,
有人的快乐需要一顿美餐,
有人的快乐基于满足自我,
有人的快乐因为愿望实现。
雷锋的快乐来自什么?
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雷锋上学的学校有十多里远,
每天黎明就要动身往学校里赶。
他总是第一个走进教室,
整理桌凳、抹窗户、擦黑板。
他习惯于帮助大家做事,
为同学做服务从不间断。
上学必经一座简陋的板桥,
窄窄的桥上没有扶手栏杆。
胆小的同学不敢过桥,
雷锋就把他们背到对岸。
放下一个再返回背另一个,
雷锋帮人从不嫌累不嫌麻烦。
看着小同学灿烂的笑脸,
雷锋总感到心里比蜜还甜。
……
多做日常平凡的小事,
别把漂亮话挂在嘴边。
做无名英雄最最光荣,
做好事不留名无需感念。
做一件好事并不算难,
一辈子做好事才不简单。
助人为乐是一种崇高思想,
雷锋就是乐于助人的模范。
——节选自《雷锋精神诗画赞》
雷锋精神,绝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人人皆可习得、处处皆能运用的精神瑰宝。它指引着我们,要如雷锋那般,对党赤诚忠心,对祖国满腔热忱,对人民深情厚谊;面对工作与学习的重重挑战,不畏艰难困苦,以拼搏奋进之姿,诠释爱岗敬业的执着;与他人相处时,心怀热忱,慷慨相助,将无私奉献化作日常点滴;于己身修养,严格自律,克勤克俭,乐观豁达,珍视每一寸光阴。回首雷锋那光辉熠熠的一生,其间蕴含的宝贵精神与人生智慧,恰似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漫漫征途,值得我们倾尽一生去追寻、去践行!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