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如何取证?这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请收好
交通事故如何取证?这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请收好
在交通事故频发的今天,如何在事故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变得尤为重要。而取证作为维护权益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交通事故发生后应该如何进行取证,以及在取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交通事故该怎样取证
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会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伤者抢救、勘查材料制作、证人寻找、物证收集等工作,并清点现场遗留物品,尽快恢复交通秩序。
各方当事人需要如实向交通管理部门陈述事故经过,并出示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等证件。交通管理部门会向当事人公开事故现场图、现场照片、鉴定材料等证据。
在事故未调解前,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指定肇事方垫付死者或伤者的安葬费、抢救费,并预交事故处理押金。如果当事人拒绝预付或无力预付抢救医疗费用,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直至调解终结并移送人民法院受理。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死者亲属须在十日内将尸体火化。
伤者住院治疗期间,未经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转院或自购药品。经医院治愈后拒绝出院的,费用由伤者自行承担。伤者出院后,应主动到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伤残评定。
车辆损坏的,经物价部门评估后,以修复为主,不能修复的可折价赔偿。
交通事故当事人受伤治疗终结后,应在15日内向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伤残鉴定。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伤残评定申请书后30日内评定伤残等级。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重新评定申请书后30日内,应当作出重新评定的决定。
交通事故取证应注意些什么
1. 人证要找目击者
证据分为人证和物证等多种类型。当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发现行人存在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或非机动车猛拐等行为,一定要询问旁边的车辆或行人是否看到刚才发生事故的一幕,并留下目击者的姓名、联系电话等资料。因为事故处理人员一般会在发生事故后的5至10分钟内赶到现场,尽量请目击证人留在现场,一同协助调查。这是人证。
2. 物证标出行人位置
如果伤者需要马上送至医院,而处理人员尚未到达时,可以用粉笔或可以画出痕迹的石块大概标出伤者倒地的位置。如果行人确为闯红线或不走人行横道,处理人员在勘查事故现场时完全可以根据其倒地的位置和其他散落物测量出来。当然,如果随身携带相机或录像设备,也可以自己拍下来,提供给办案人员。这是物证。
3. 受询时多提供细节
在接受处理人员询问时,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提供事故发生时和现场的细节。尤其是事故现场不能清晰地反映出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刹车措施时,一定要向处理人员阐明自己踩刹车时遇到了什么情况,以致没有明显的刹车痕迹。
4. 有争议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分清楚赔偿责任和事故责任。事故责任由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认定,但赔偿责任,如果当事人双方没有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已经不再进行调解,当事人双方如有异议,可直接诉讼至法院。如果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也可以直接诉讼至法院。
如果未能采集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在责任的认定以及随后的赔偿中,将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交通事故的取证相当关键。如果遇到交通事故时,没有及时取证或者不认同现有的取证时,可以向专业人士请求帮助,相信专业人士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