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手拉开80磅弓,是什么概念?普通人能否做到?
古代弓箭手拉开80磅弓,是什么概念?普通人能否做到?
在影视、动漫、游戏中,弓箭手常常被设定为身材纤细的妹子或是精灵。然而实际上,战场上的弓箭手往往身形魁梧、膀大腰圆,即便近身肉搏,也丝毫不惧其他士兵。那么,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场弓箭手呢?
古代战弓的相关标准
所谓战弓射手,其实就是在冷兵器战场上操作战弓的专业射手。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毕竟射箭比赛与战场上的射箭在各方面的需求必然存在差异。如果想要成为战弓射手,应当挑选怎样的弓箭呢?
实际上,战弓并非罕见之物,无论是以英格兰长弓、日本丸木弓为代表的竹木单体弓系,还是以短稍、长稍为代表的筋角木多材料层压弓系,都曾在古代战场上现身,全球各大文明几乎都有这类兵器。
古代战场上,无论是步弓手还是马弓手,往往都要面对身着甲胄、具备一定防护能力的敌人,所以战弓的威力至少要能够在一定距离内造成有效的杀伤,但威力过强又不利于射手在作战中长时间使用,而且制造和维护成本也会随之升高。
因此,大规模装备于军队中的战弓,其威力必须在杀伤力、士兵体力、制造维护成本这三者之间实现平衡。
关于战弓的威力标准,清代现存的官方文献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康熙三十年三月,在满八旗中最为剽悍且习射传统保持最为持久的黑龙江八旗,战弓标准要求最低为7力,也就是将近80磅。雍正年间,根据雍正朝满文奏折中的朱批内容,战弓及格线以6力为标准,即不到70磅。乾隆年间,随着鸟铳等单兵火器在战场上逐渐普及,弓箭被定位为中近距离的火力投射兵器,战弓的弓力标准再度下调,降至5力65磅,便可称之为战弓。嘉庆道光年间,战弓标准更是降低到4力12磅,需要注意的是,7力战弓是80磅,而4力战弓却有52磅,这是因为“力”这个度量单位曾发生过一些变化。
清代标准官制的功满弓拉距为88厘米,在拉距下,明末至清初1力约为11.25磅,乾隆朝1力约为13磅。故而,清代官制的战弓弓力标准大致在50至80磅之间。我们可以相对下定义,在满弓安全拉距内,拉力达到英制50磅以上的便可算作战弓,但50磅基本就是战弓的最低标准了。大清逐步降低标准,乃是火器盛行、甲胄重要性下降之后的产物。明末清初的80磅标准更具普遍性,能够拉开这样的弓,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战弓射手。
现代战弓的相关标准
80磅的弓听起来似乎很厉害。现代箭馆提供给新手体验的弓通常是16至24磅,超过30磅的极为少见,专业的女运动员一般使用40至44磅的弓,男运动员则一般使用44至48磅的弓。国内省队的女队员一般使用38磅和40磅的弓,男子一般使用40磅和42磅的弓,而奥运冠军张娟娟使用的弓拉力为40磅。
可以说,现代射箭运动基本不会使用到50磅以上的弓,80磅的弓如今更像是威力巨大却少有人问津的“玩具”。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拉开80磅弓的人就是了不起的大力士。恰恰相反,只要经过充分的训练,拉开这样的弓并非难事。
在古代,除了战弓,还有立弓和把弓。立弓的弓力较大,用于锻炼力量,把弓的弓力相对较低,用于练习搭箭,两种弓相互配合使用。一般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基本都能拉开80磅的弓。如今,女性射箭爱好者众多,身形娇小的邻家女孩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训练后,就能稳定操控35磅弓力的传统弓进行精准射击,力量更好的甚至可以使用40磅的弓,而通常情况下,能够稳定操控40磅把弓的人,差不多就能拉开80磅的力弓了。所以,真正的轻音、柔体美少女战弓射手或许就在你身边。
当然,能够拉开弓并不等同于能够熟练使用,开弓射箭并非仅靠力气就行,更需要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默契配合,如此才能更轻松、更稳定地开弓,射得也更加精准。尤其是在使用高磅数弓时,布设站位、开弓撒放等动作细节都需要格外留意,稍有不慎,轻者浪费时间精力,重者还会受伤。
所以,想要熟练使用战弓,仅仅依靠3个月的短期突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训练。据史料记载,英格兰男孩一般从7岁开始使用小型弓箭进行弓术训练,并随着身体的成长逐步更换为更接近战弓形制的长弓。主教拉蒂默在1549年对爱德华六世的布道中曾提到:“我相信,如果不是与长弓一同成长,将长弓看作生命的一部分的人,绝对不可能练就卓越的弓术。”
弓箭的上弦与保养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弓射手,光会射箭还不够,就如同步兵最大的痛苦不是作战,而是行军;骑兵最大的痛苦不是冲锋,而是养马一样,战弓射手最大的痛苦也不是一分钟射12支箭,而是维护手中的战弓。
英国长弓手给弓背涂油和上蜡,这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手段。罗杰·阿舍姆曾记载:“长弓手每天都必须用涂蜡的羊毛软布擦拭自己的弓,这不仅使弓显得整洁而鲜亮,同时也能在弓背表面形成光滑坚硬的保护层,如此一来,天气的变化和湿气都无法影响到弓。”约翰·史密斯对长弓保养的描述也证实了这一点,他提到:“弓箭手通常把蜡、树脂、牛脂混合在一起加热,用羊毛布涂在弓身上,这样可以有效抵御酷热、严寒和潮湿。”
相较于英格兰长弓这种传统的单体直拉弓,传统复合弓的养护更为繁琐。因为复合弓更怕潮湿,虽然传统的复合弓在制作后会进行防水处理,比如用黄桦皮或者桃木包裹,也可以直接上漆,但日常依然要注意防潮。弓不用的时候需要摘掉弓弦,套上弓衣,此外还要有木质的套,称为“韇”。
在不行军的时候,弓要放到专门用于盛放弓的弓橱里。弓橱呈柜子形状,上面有放弓的架子,中间有网格隔层,最下面横排三个柜子,两边的柜子放射箭用的其他用具,中间的柜子放着火盆,用于日常烘烤。据记载,明代就有士兵因为燃料昂贵,把弓放在灶台的烟道上防潮,结果导致弓受潮或者被烤坏。平时若不认真对待武器,打仗时武器就会“报复”你。
还有一个麻烦的事情就是给弓上弦,在不需要张弓的时候,长弓手会将弓弦取下并妥善保管。百年战争期间,英军中的长弓手就喜欢将弓弦和备用的弓弦放在帽子中,准备作战时再挂弦。而一名熟练的长弓手需要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挂弦和绑扎,将长弓调整到待发状态。而给复合弓上弦则更为麻烦,因为卸下弓弦以后,弓会整体向前反曲。
一般来说,有两种上弦的方式。第一种使用频率最高,叫“回头望月”,即将弓梢的一头靠在左脚腕处,右腿顶住上弓腹处,右手掰动弓梢,将弦放入槽里即可,但要注意别扭伤弓梢。
第二种是“双人上弦法”,把弓放在两个膝盖窝里,两人同时掰动两个弓梢,此时助手将弓弦放入弦槽里便可。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快捷,对弓也较好,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所以,战弓射手在古代绝对属于高技术兵种,并非仅靠一身蛮力就能胜任,但也不必妄自菲薄,现代人拥有更丰富、更有营养的食谱,接受了更全面的教育,具备更科学的训练方法。只要稍微努力一下,每一位射箭爱好者都有成为合格战弓射手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