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研究展播|首次阐述!中国结直肠癌术后VTE发生率及CRC-VTE评分预测模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研究展播|首次阐述!中国结直肠癌术后VTE发生率及CRC-VTE评分预测模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edtrib.cn/post/detail/949d4588-5bbe-42fa-bebc-23f0317036cb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结直肠癌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癌症治疗延误、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死亡。在中国,一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团队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大型队列研究,首次揭示了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率、预防措施使用情况,并建立了适合中国患者的CRC-VTE预测模型。

研究背景与目的

静脉血栓栓塞症作为结直肠癌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包括住院时间延长、癌症治疗延误、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死亡,导致医疗费用大幅增加。在中国,很少有大样本研究报告结直肠癌手术后VTE的发生率和管理状况。为了调查中国结直肠癌手术后VTE的发生率和预防情况,确定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决策和护理计划构建一个新的评分系统,设计了这项前瞻性的多中心队列研究。

研究方法与结果

此项研究纳入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来自中国17个省份、46个中心的1836例患者,最终得出中国结直肠癌手术后短期VTE事件的发生率为11.2%(95%CI 9.812.7),包括深静脉血栓(DVT)(11.0%,95%CI 9.612.5)和肺栓塞(PE)(0.2%,95%CI 0~0.5)。在这些患者中,有1210例(65.9%)接受药物预防,1061例(57.8%)接受机械预防。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下肢静脉曲张史、心功能不全、女性、术前肠梗阻、术前血便/柏油便、麻醉时间≥180分钟是术后VTE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这七个因素建立的CRC-VTE模型具有良好的VTE预测性能(C-统计量为0.72,95%CI为0.68~0.76)。

研究成果“Incidence, prevention,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hinese patients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预防、危险因素和预测:一项前瞻性的多中心大型队列研究)于 2023 年 10 月发表于国际外科学领域权威期刊Int J Surg[2023 Oct 1;109(10):3003-3012](JCR1区,IF=15.3 )。

专家点评

静脉血栓栓塞症表现为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是癌症的常见并发症。与接受类似手术的非癌症患者相比,接受手术的癌症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至少增加一倍,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的风险增加三倍以上。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腹部癌症之一。手术造成的盆腔解剖结构改变以及疾病引起的全身高凝状态导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 VTE 发生率高于普通腹部手术患者。

尽管 VTE 发生率较高,但近半数的结直肠外科医生表示没有常规为结直肠癌患者开具 VTE 延长预防处方。虽有一级证据支持在住院期间(术后 7~10 天)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机械和化学联合血栓预防,但支持出院后延长预防的数据却很少。目前的国际指南仅关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最多 28 天)的 VTE 延长预防,但也缺乏可靠的证据基础;而现阶段最合适的药物预防方法,包括药物选择和疗程选择,仍存在很大争议。

张忠涛教授及姚宏伟教授指出:这项研究旨在调查中国结直肠癌术后患者 VTE 的发生率和预防情况,确定发生 VTE 的风险因素,并为临床决策和护理计划构建一个新的评分系统,文章首次阐述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预防和预测模型,为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和预防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的视角,并且提出了一个更适合于中国患者的结直肠癌术后VTE风险预测模型。

研究团队介绍

通讯作者

张忠涛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结直肠肿瘤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结直肠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外科装备分会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减重与代谢手术相关并发症的诊疗及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技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

担任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国际外科学杂志》、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中文版)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副主编,Annals of Surgery(中文版)、Annals of Oncology(中文版)、《中华外科杂志》编委。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等知名期刊发表多篇成果。获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通讯作者

姚宏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普外分中心-胃肠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结直肠肿瘤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专业信息传播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TaTME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手术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处理。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重点项目”等多项基金。

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Cancer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等知名期刊发表多篇成果。任《腹腔镜上消化道标准手术》译著主译,“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结直肠与肛门外科学》副主译。曾被新疆党委和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疆干部”,荣立个人二等功等称号。

第一作者

韦奇

住院医师,博士在读,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胃肠外科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手术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处理。参与发表sci文章十余篇,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6分,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文章2篇。

近2年曾参与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VTE发病率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参与血清循环肿瘤DNA(ctDNA)在结直肠癌复发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研究——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参与结直肠癌COLOR IV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等研究。

曾获“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等称号”。

团队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分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医管中心“扬帆”计划重点医学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结直肠肿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入选“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和“北京市医管中心登峰计划人才团队”;近5年,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累计科研经费 2000 万余元;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以一作/通讯发表Q1文章 50 余篇);牵头、参与制定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36部;主编/主译专著13 部;获省部及行业奖项6 项 。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